宜蘭

宜蘭藝術界年度盛事「宜蘭美術獎」,評審結果出爐!2024宜蘭美術獎投件共501件,經聘請專家分組初審選出102件入選作品,實際參與複審96件,再經由分類複審及不分類決審共三輪評審,選出宜蘭獎1名、宜蘭意象獎1名、銀獎及銅獎各2名、優選13名及佳作78名,「宜蘭獎」及「宜蘭意象獎」二項大獎分別由張志達及洪俊銘獲得。

張志達從即將收攤的魚市場取材,反覆實驗不同的油質覆蓋、澆淋...,直到濃稠黑亮油污的垂墜感,讓人覺得沈重、令人不捨,再現了黑色海岸線的悲歌。似已溺斃的蟹、貝、蝦、魚,被形塑了最後的身影,創作了《你在找我嗎?》的攝影作品。此作品深具創意的操弄攝影手法與低調觀看模式,喚起我們一起保護海洋生態的共識,受到評審團青睞,獲得宜蘭獎的殊榮。

洪俊銘《雲開見青》以蘭陽平原收割後的稻田、斑駁的廠房及路旁枯樹,隱喻疫情時代與冬季的荒涼。當疫情過後春雨到來,灰暗的天空顯露出背後的藍天、工廠復甦、良田濕潤、萬物重生,又是充滿希望的未來。作品中的陰鬱天空、白色廠房及蕭瑟氛圍掌控得宜,技法細膩成熟,枯樹姿態優雅,水田映照天空頗有席勒的味道。此作品表現出多雨濕潤的蘭陽平原景象,獲得評審團評定為宜蘭意象獎。

「宜蘭縣手創美學推廣協會」成立於民國一百年,已在地深耕13年,致力於推廣手創美學藝術創作與教學,舉辦手工藝推廣研習課程,培養手工藝專業人才,藉由不同師資群深入各個階層,為宜蘭縣民提供豐富多元的手作藝術美學教學。每一位老師在個人專業領域中不斷精進,在學校社團、社區據點指導教學。與民眾互動,推廣手創藝術美學,藉以提升大眾藝術美學素養與興趣,豐富民眾生活,教導陪伴讓他們透過手作獲得成就感、快樂與自信。

「2024《創藝巧手樂》宜蘭縣手創美學推廣協會-會員聯展」,本展覽期望透過16位會員的手作藝術作品展出,提升大眾對手創美學的興趣和素養,並促進藝術創作與社會的連結,讓更多人感受到手作藝術的魅力。

參展老師:柯秀芬-陶瓷彩繪.捏陶、李崇玲-彩繪禪繞畫、阮如庄-越南文化手工藝、吳建昌-漫畫創作、梁懷坤-國畫花鳥工筆畫、林淑惠-創藝黏土甜點蠟燭、陳鈺綺-蝶古巴特藝術拼貼創作、楊清鐘-老玩童昆蟲手作、劉欣茹-複合媒材創作、謝麗華-油畫、撕畫、押花、春仔花、阮心柔-人體彩繪、彭麗珠-布類染色飾品製作、許慧蓁-鋁線、波西米亞編織.植物染、李昌興-廢物新生拾創實用手作藝品、林子淑-精油手作、蔡文偉-紙藝創作等多元媒材與技法呈現。

2024 Asia-Pacific Traditional Arts Festival: Let Light Prevail     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辦的「2024亞太傳統藝術節」,自2024年10月5日起至10月13日在宜蘭園區歡欣登場。
今年以「大放光明」為主題,聚焦在全世界超過十億人口、十五個國家共同歡慶的重要節慶「光明節」,以及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的神話傳說,透過國內外不同類型的表演節目、地畫藝術、異國風味市集及文化體驗,重新詮釋光明驅走黑暗的意涵,並邀請民眾以五感體驗繽紛多彩的節慶藝術。
  自2000年至2022年,「亞太傳統藝術節」已舉辦二十屆,2024年開始調整為兩年辦理一次,以光明節的「節慶」與《羅摩衍那》的「神話」做為策展發想的起點。
節慶與神話不僅是各民族經過歷史積澱而成的文化結晶,更能夠反映當代社會樣貌、乘載了族群對未來的想望,透過不同藝術類型、不同族群對節慶與神話的重新詮釋,凝聚出共同的願景、也激發出多元的獨特性,而不同文化的傳統也在此會合;此外,「光明節」與《羅摩衍那》所隱含的摒除黑暗迎接光明,除了代表後疫情時代迎向光明的新開端,也蘊含了找尋傳統藝術新光亮的期待。

台灣戲劇館為培育文化保存環境教育優質人才,於113年8月10日9:30-16:30在台灣戲劇館暫駐場所辦理「戲水長流~環教志工培訓課程」,特邀2023國家工藝成就獎得主粘碧華老師主講「繩結之美實作課程」及工藝美學專家莊伯和教授主講「戲曲、工藝裡的龍圖騰」,期透過專業講座培養戲曲工藝美學文化素養及提升館舍服務品質。

活動洽詢:(03)9369102

台灣戲劇館暫駐場所:宜蘭市中山路3段1號

原住民族日緣由行政院於
94

6

15
日召開院會,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草案,明定每年
8

1
日為「原住民族日」,以紀念
83

8

1
日憲法增修條文將「山胞」正名成為「原住民」;同年的
7

31
日,首度在新莊體育場舉辦原住民族日活動,正式宣布
8

1
日為原住民族日。除了將
8

1
日訂為「原住民族紀念日」之外,「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草案」中也將「原住民歲時祭儀」訂為「民俗節日」之一。

原住民各族的歲時祭儀,在各部落中源遠流長,與原住民族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蘊藏深刻的部落倫理、宗教信仰及社會規範,是原住民族文化最主要的核心。原住民族日的意義是紀念原住民族藉由正名運動,回復原住民在臺灣的地位,並喚醒國人對原住民族正確認知。

臺灣原住民族有自己獨特的語言、文化、風俗、生活領域、社會與政治制度。

父親節

Father’s Day

起源於美國


西元
1909
年美國華盛頓州的杜德夫人,參加完教會的母親節禮拜活動後,突然想到:「
為什麼世界上有紀念母親的母親節,卻沒有一個紀念父親的日字呢?

於是杜德夫人在
1910
年的春天開始推動「設立父親節」的運動。她多次奔走到各個教會組織中取得支持,也同時寫信給市長與州政府表達她的提議,終於在
1972
年,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森頒布文件,正式將每年
6
月的第三個星期日
訂為美國的父親節,這天也同時成為了美國的國定紀念日之一!

臺灣的父親節,起初是為了紀念從前在戰爭中,為了保家衛國而犧牲生命的軍人父親們,又因為中文「爸爸」的發音和數字「
88
」相似,因此就訂了每年的
8

8
日為父親節,也可以稱作

爸爸節

咱的歌仔戲來了,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台灣戲劇館與佛光緣美術館合作策展「掌聲如雷~來看咱的歌仔戲ㄟ展覽」,將於 2024年8月3日在佛光緣美術館臺北館開展,展出陳旺欉、葉讚生、廖瓊枝、楊麗花、葉青、黃香蓮、許秀年、司馬玉嬌、小咪、王金櫻、石惠君、許亞芬、郭春美、林久登等歌仔戲表演藝術家,以及河洛、萬春、大羅泉、漢陽歌劇團之戲服、頭飾、盔帽、鞋靴、樂器等200餘件。

展覽主題以行當認識角色、劇目切入,從行頭認識角色整體妝飾,近看歌仔戲行頭,觸動歌仔戲雅俗共賞兼容並蓄的特質。在西方人眼中,歌仔戲被形容為東方歌劇,歌仔戲也不只是歌仔戲,在每一人物粉墨登場,讓觀眾如身歷其境的感受,或氣勢磅礴,或絲絲入扣,或動人心弦…

  

 8月3日下午2時開幕,由津藝聲說唱藝術團臺灣唸歌開場,台灣戲劇館歌仔戲傳習班接續演出改良歌仔戲<楊宗保與穆桂英>及本地歌仔<賞花>,還有佛光緣美術館臺北館志工將獻唱30周年館慶「三盆水仙」曲調,敬邀喜愛歌仔戲的朋友們蒞臨欣賞。

由【醜小鴨故事劇團】講述精采有趣的繪本故事,歡迎爸爸媽媽帶著小朋友一同參加,共渡悠閒的假日時光。

Karen姐姐:Flooded

Rose姐姐:ALLEZ  PAPA!

蝴蝶姐姐:沒有名字的貓

×
×
【New Balance】 NB 復古運動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