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地點:950 臺東縣臺東市臺東市大同路254號 (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生活工坊 ) @ # 台東
國寶工藝。陳惠美纏花創作特展,開幕式9月29日上午10時於臺東生活美學館生活工坊舉行,展期自9月27日起至10月15日止。
陳惠美藝師出生於宜蘭羅東,原本從事皮革工藝教學及創作,民國88年因緣際會向恩師「謝陳愛玉」阿嬤學習閩南春仔花,後受其技藝美好的文化與寓意所感動,進而萌生傳承及保存的使命。陳惠美藝師投身纏花工藝保存與推廣20餘年,除傳承恩師所授之閩南春仔花技法外,期間更不斷鑽研不同系統之技藝,將纏花工藝從傳統帶向現代,為我國纏花工藝發展做出貢獻,於民國109年文化部登錄「纏花」為我國重要傳統工藝,並指定陳惠美藝師為此項技藝保存者,即人間國寶。
纏花是流傳於臺灣民間的一項傳統手工藝,與常民生活中、生命禮俗密切相關。纏花主要以絲線、鐵絲及紙片為材料,結合剪、纏、捻和盤等技法,能做出各種花樣與造型飾物。纏花的『纏』是動詞,指的是纏繞的動作,『花』泛指花樣之意,因此纏花作品包含花卉、昆蟲、動物等等。
「纏花」在不同地區有不同說法,在閩南地區稱為「春仔花」,一般用於吉慶場合,以「紅色」為主,尤其是在傳統婚嫁禮俗中,是新人雙方女眷配戴於髮髻上的小紅花,每一朵春仔花有不同的寓意,不同身份配戴不同花型並寓有意涵,是身份與祝福的象徵。又一年之中,『春』是萬物復甦、欣欣向榮的時節,『春』與閩南語『剩』同音,寓意『年年有餘』的吉兆。
纏花在客家運用較廣,常見於供花、髮釵及童帽上,特別是供花。「供花」置於祠堂供桌上,以玻璃箱成對而置,花樣豐富多元、顏色鮮艷活潑,是敬獻神明之用,可謂之客家纏花代表。金門吉花,除造型較為簡約外,纏繞的技法亦獨特,是以紅色線不密纏,刻意透出金色胎體紙片的方式纏繞,呈現出金貴又喜氣的金、紅外型,用於婚嫁,也用於喪禮。
陳惠美藝師投身纏花創作廿餘年,從傳統到創新,不僅延續纏花傳統文化,更廣泛運用現代材質,結合皮革、玉石等多媒材,展現纏花的當代樣貌。本次特展共展出20多年來創作精選作品30餘組件,希望藉此讓社會大眾看見我國纏花工藝的傳承與創新,歡迎展覽期間踴躍前來觀展,親身見證纏花工藝技藝的綿延傳承與創新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