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

『水漾六蘊〜李素桂水彩個展』,開幕式12月2日(星期六)上午11時於臺東故事館舉行,由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與臺東故事館合辦,展期自12月2日至12月14日止。

展者李素桂是一位商業經營者,與江美惠老師習畫三年餘載,曾多次參與水漾采薈畫會聯展及台東桂田喜來登酒店聯展等。多元的繪畫形式,多層次勾勒意境,嘗試讓創作跳脫傳統繪畫框架,發展成多元的新思維畫風,使氣韻融合為一。

從一個素人開始學習到創作需要花很多時間與心力,李素桂每一步都在挑戰極限,用新技法改變過去,堅持水彩暈染展現能量,延伸自我的創作理念,境隨情轉、畫由心生,繪畫創作凸顯細膩的心思及灑脫的生命感悟,當中筆觸細心的塗抹,引起無限的想像,為現代繪畫創作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策展人蘇湘媚表示︰展者李素桂心存感恩和善念,將本次展覽義賣所得全數捐出給社福團體,希望藉由一己力量拋磚引玉,貢獻社會。

 

2023台灣海洋畫會「東觀太平洋」會員聯展,開幕式12月9日下午2時於臺東生活美學館主展覽室舉行,展期自12月2日起至113年1月8日止。

           台灣海洋畫會由台師大退休教授羅芳2015年(104)11月成立,有感台灣是一座島嶼四周環海,少有關海洋創作為主題畫會組織,本著對於自身生活周遭環境關心為出發,逐以成立創作以「海洋」為主題畫會,結合當今藝術同好共同創立之藝術團體。

    畫會成立8年來多次與國海內外藝術交流及當地藝術家筆會、並於展覽期間舉辦研討會或現場筆會創作,會員組織包含水墨、水彩、油畫、版畫、複合媒彩等多元藝術創作。

    此次畫會帶來近60幅作品展出,創辦人羅芳教授及理事長程代勒教授將帶領多位會員出席開幕茶會。敬邀社會各界惠予蒞臨參觀指教!

藝塑洄游-柯依廷創作個展,開幕式12月2日下午3時於臺東生活美學館生活工坊舉行,展期自12月2日起至113年1月8日止。

    藝術家柯依廷畢業於國立臺東大學美術產業學系,喜歡觀察東海沿岸的自然地景,經常至加路蘭、小野柳賞景及取材。自2015年畢業後,相隔七年再次踏上這片東海岸的土地辦展覽,對應著「洄游」一詞,代表重回承載四年光陰的生活環境,以及重拾記憶中的美好創作初心。

    本次展覽主題的「塑」這個字蘊含「塑造」及「塑料」兩個意思,藝術家以沙灘上偶然發現的廢棄雞蛋盒做為創作發想,將既定形象的日常塑膠製品結合不規則型態的礁岩表面,兩者之間的衝突感在柴燒的落灰之下,達成了一個微妙的平衡。

    展出作品多以近年創作為主,除了有駐村期間的陶藝創作之外,還包括駐村結束回到臺南後的平面繪畫,接續在臺東生活兩個月時的創作靈感,透過多種異媒材的拼組,表現當下對環境的感受與生活體驗。

 

    《東邊的西魯凱》繪本承載了戰後民國五○年代屏東縣霧台鄉魯凱族人的移住經驗,戰後開放性資本的進入與國家山林土地政策,留在山上的生存條件變得相當艱難,使得大量原住民被迫離鄉從事勞動性工作,舉凡工地建設、林班、遠洋漁工都看得到原住民的身影。
      民國五○年代屏東縣霧台鄉魯凱族人遷居地點中人數最多者為臺東縣金峰鄉,如嘉蘭村、正興村、歷坵村皆有不少魯凱族人。本次「走讀Café‧東邊的西魯凱─文化與歷史工作坊」以該繪本為背景,透過工作坊的講師講述,可以更深入了解近代魯凱族人移住歷史,並認識田野工作的採集與文本呈現。本書透過採集金峰鄉魯凱族耆老的生命經驗,在家族移住故事中看到整個族群乃至原住民整體在面對環境劇變下調適與適應的縮影。從中可了解移住後族人的認同與文化適應狀況,更進一步探討移住後的文化與語言傳承課題。亦可呼應當代原住民在移動過程中所面臨到認同與文化傳承議題,提升對當代原住民處境與議題的理解,有助於強化南迴線各級學校教師職能、促進有心民眾更認識臺東縣的西魯凱社群。

「臺灣國際衝浪公開賽」X「衝浪音樂節」🌊🏄‍♂️
眾所期待全球頂尖賽事將於11/6-12在台東金樽登場🔥
這是WSL全球僅有8場的最終場,吸引多國頂尖選手共同角逐高積分🏆
當然也有國內選手參與,展示他們的實力!
今年的賽事更壯闊,首次舉辦QS5,000積分賽和國內男女長板職業組
不僅如此‼️ 還有SUP立槳體驗、海洋手作體驗、衝浪市集
並首度舉行「衝浪音樂節」,為台東帶來濃厚的衝浪搖滾氛圍🎸
不論你是衝浪愛好者還是音樂迷,這是一個不能錯過的機會!
快來台東,一同享受最高水平的衝浪比賽和最瘋狂的音樂盛會!
更多資訊請上 臺灣國際衝浪公開賽 Taiwan Open of Surfing 粉專查詢
#臺灣國際衝浪公開賽 #衝浪音樂節 #台東金樽

1971年三月,《雄獅美術》月刊發行,開創臺灣美術雜誌時代的來臨,它是臺灣第一本美術專業雜誌。創辦人李賢文對美術文化懷抱夢想,從學畫、辦刊、成立雄獅圖書、雄獅畫班、雄獅画廊逐夢踏實,近年則潛心水墨學習與創作,一路見證臺灣美術的發展。
1991年,雄獅美術製作「新原始藝術特輯」,該特輯選介的手藝人中,以卑南族的哈古作品數量最豐富、風格也最完整;同年於雄獅画廊舉辦「頭目的尊嚴:哈古首次雕刻個展」,哈古一舉成名,從此邁向專業與薪傳之路,成為當代原住民創作者的開路先鋒。

講者介紹: 

李賢文

1947年生於台北,雄獅美術發行人,中學時期即喜愛繪畫,成立師大附中寫生會。1992年起隨陳雲程、張光賓等知名書家學習書法,1996年後從書法進入水墨畫的學習創作。李賢文以其豐厚的文化藝術素養,加上長期關注台灣自然環境之變遷,熱衷以水墨寫生台灣山水,一遍遍攀登台灣各大山嶽,匍匐大地作畫。清曠的文人畫風,以書法入畫,摻以西畫造型,畫中透露出不同於傳統山水畫的清新氣息。2022年受台灣好基金會邀請到池上駐村。

哈古(陳文生)

《粹華雲千》張雅慧個展,開幕式10月28日上午10時於臺東生活美學館生活工坊舉行,展期自10月18日起至11月5日止。

    張雅慧老師自身喜好藝術,亦蘊涵才華,又經多方學習禪繞畫、日本和諧粉彩、水墨、渲染等多重粹鍊,並到臺東大學美產系研究所專研,師承專精教授,學理完備後,作品的呈現,層次截然不同。這幾年又不斷的創作研究,精益求精,成果令人驚嘆!

     本次展覽的作品以渲染為主,其風格特色以不同的意境來呈現作品之美,多層次的意境來顯現作品之玄妙,猶如東坡的詩句「橫看層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之美。其渲染作品被臺東縣政府文化處典藏,另一渲染作品年被臺東市公所寶町典藏由此可知其作品備受肯定與喜愛!

  值得一提的是:她將藝術結合禪法,開闢出不同的創作風格,增加了藝術的厚度也增添了作品的蘊函層次。將藝術結合禪法,本次渲染作品更可以映現出禪法之妙用:「空印妙境」「妙境印空」顯現其作品蘊含之禪意,令人咀嚼有味,久久不退……歡迎展覽期間踴躍前來觀展,見證渲染所呈現之美妙。

 

《雲端的肖像》—陳民芳西畫個展,於臺東生活美學館主展覽室舉行,展期自10月18日起至11月5日止。

            此次畫展由畫家陳民芳帶來近年累積的50件作品,展現了獨特的風格和表現方式。這些作品包括油畫、水彩畫、粉彩等多種形式,涵蓋了風景、人物、靜物、半抽象等類別,觀展者可以欣賞到一系列極具藝術價值的畫作,看到畫家多年來的成果和創作心路歷程。

    夢想一詞貫穿了畫家陳民方職涯的第一個十年,用穩定的教學工作維持著自己的藝術創作,每年安排兩檔以上的個展,巡迴全台各縣市;此次的畫展將展現多年來對藝術創作的執著。展者自啟蒙老師張城吉老師得到一句話的啟示:「只有学習,沒有天才」,而這句話一直陪伴著她的教學工作。二十年的習畫經驗足以證明她非天才型創作者,因此她在教學的同時提醒自己,想要成就夢想需要的其實只有實踐和堅持。

   畫家的藝術之路往往是孤獨而充滿挑戰的,但對於這位畫家來說,每一次的創作都是一種抒情,一種對生命的熱愛,在作品中可以看到對自由的渴望和對美的追求;同時,也善於將自己對美的理解融入到作品中,用豐富的色彩和精湛的技法來表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技術造詣,更體現了對藝術的熱情和對人生的感悟。從不放棄自己的夢想,全台各地展示藝術作品。用自己的堅持和實踐,證明了才華和對藝術的情有獨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