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

◈ 12.13 ⇀​
阿布絲.塔娜比瑪|原始林樂團|NIXSA|拉貨櫃|OTYKEN|張震嶽Ayal Komod
◈ 12.14 ⇀​
張淦勛 Giyu Tjuljaviya|姑慕.巴紹|Anslom|巴查克與他的姐妹們|桑布伊|温嵐​

韻調清和:古琴與生活美學,開幕式11月29日上午10時於臺東生活美學館主展覽室舉行,展期自11月29日起至12月24日止。
  本展覽由安縵琴社社長柯響峰與副社長蔡亞軒共同策劃,試圖透過琴聲、茶韻、詩意與書畫,重現古人「以藝養心、以靜觀道」的生活風雅。
古琴被稱為「文人之器」,自古便象徵修身養性的文化精神,古琴不僅是音樂器具,更是一種承載心境與哲理的媒介。
  展覽從古琴的製作工藝與音色美感出發,延伸至文人生活的各個面向——品茗、賞石、吟詩、書畫、園林——讓觀眾在多重感官體驗中,重新理解「清、和、雅、靜」的東方美學。
  展場設計以「六景入心」為主題,包括:古琴文化的質與美、品茗試茶、看山賞石、吟詩詠詞、書畫裝池與園林氛圍。

吳清友先生(1950-2017)生於臺南縣的將軍鄉馬沙溝平沙村的農家,家中有九位兄弟姊妹,在兄弟中排行老四。
1972年畢業於臺北工專機械科,早年從事專業餐廚與旅館設備的銷售經營18年,卻在1989年近40歲時創立了誠品書店,轉彎成為文化人。
同時成立「誠品畫廊」,秉持著使命感與理想性格,以推動華人當代藝術為職志,經營成果斐然,並於2009年成為首間參展世界知名的巴賽爾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Basel)的臺灣畫廊。
而戮力推動臺灣文化志業的吳清友先生,也因此邂逅藝術、愛上藝術、贊助藝術,並且進而與藝術家為友。

本展展名「相遇.相知.相疼惜」,是吳清友先生生前常說的一句話,簡短的道出了他看待人與世界的方式,也映照出他一生溫厚而堅定的倫理實踐。
作為本展的標題,不僅是對吳先生的致敬,更是一條貫穿展場的情感脈絡,引領觀眾重新走入他與人、與藝術、與土地之間的種種相遇,細讀那份理解與溫柔如何形塑出他獨特的生命軌跡。

重要通知:因鳳凰颱風影響,本場演講將改為線上辦理。
已報名者將以電子郵件通知講座連結,敬請見諒,並歡迎大家持續報名參與!感謝您的理解與支持。
臺灣的原住民文學,如何被翻譯、閱讀並傳遞至國際? 語言與文化的差異,究竟會遮掩真實聲音,或成為開啟理解的新窗口? 邀請孫大川與巴代兩位具代表性的原住民作家,他們的作品承載部落生命經驗與文學美學,長年以文字描繪土地、歷史與族群記憶。
兩位作家的發聲,不僅是文學表述,更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實踐。
活動將透過與日本知名譯者魚住悅子的對談,深入探討如何將原住民語境中的意象與情感,轉譯為能被國際讀者理解並感受的文本。
在全球化文學網絡中,翻譯不僅是語言的轉換,更是文化對話的契機。
本場講座將與大家一起思考:原住民文學如何跨越語言邊界、走向世界?在翻譯過程中,如何保有其語言與文化的獨特性?透過作家、譯者與讀者的多重視角,「言嶼交響」希望呈現臺灣原住民文學在地深耕與國際交流的雙重價值。
  ◆講者介紹◆ 孫大川(Paelabang Danapan) 卑南族學者、作家,著有《久久酒一次》、《山海世界》等,推動原住民書寫進入教育體系,對族群文化傳承貢獻深遠。

島嶼開講:玩出臺灣的故事──臺語與歷史交織的桌遊系列活動  臺灣的故事,不只是課本裡的年代,不是博物館玻璃櫃裡的化石。
它曾經是冰期巨獸走過的路、是黑潮帶來語言、植物、文化的島嶼交會點。
三萬年來,這裡一直都在「活著」。
相信即使是大人,我們都會先用「玩」、「遊戲」理解世界,再用知識整理世界。
於是我們把這個島的故事,變成可以玩的桌遊。
不是背知識、不是填空題、不是要猜正確答案。
是——和玩家們一起透過遊戲去看到:臺灣的過去是如何被書寫的。
本活動由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浮木文創 共同策劃, 以兩款最新出爐的原創臺灣桌遊為核心:《冰期大遷徙》、《3萬年疊代記》。
透過講座+臺語導覽+遊戲體驗,我們將一起走過臺灣的冰期、島嶼的生成、文明的累積, 讓我們有機會用手、用眼睛、用感覺、用語言,重新閱讀一次我們的家! 本活動由文化部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支持      活動時間 2025年11月29日(星期六)10:00-16:00 活動地點 史前館康樂本館(臺東縣臺東市博物館路1號)1樓長廊、時間織軸木作平台周邊 報名費用 免費 桌遊攤位區開放自由參加(僅需購買門票入場)。
專題演講及導覽每場次開放25名(報名錄取可免門票入場)。

《加母子 五線.譜的樂章》,開幕式11月22日上午10時臺東生活美學館生活工坊舉行,展期自11月14日起至12月24日止。
  《加母子 五線.譜的樂章》,由藝術家奇浪與米力共同展出,以雕刻、裝置、工藝與繪畫交織出一場關於「生活、土地與創作」的詩意對話。
  「加母子」是台東都蘭地區的古老地名,象徵著人與土地之間的緊密連結;「五線」則是藝術家們日常生活與創作的所在,也象徵音符所落之處——節奏、韻律與感情的流動。
   他們於2018年因藝術創作結識希巨蘇飛,而旅居都蘭。
從糖廠到東海岸的生活風景,從漂流木、樹皮到日常物件的轉化,他們在創作中逐漸找到屬於土地的語言,也寫下生活的旋律。
   奇浪以鍊鋸雕刻為主要創作形式,作品帶有土地的厚度與靈魂的呼吸。
他的《生命的樂章系列》以木雕形塑出生命的起伏與人心的樂音,而《祈浪-第五道浪之後》則延續他對自然能量與靈魂循環的探索。
展場中亦將展出多件鋼筆手稿與小品花器,展現他內斂而深刻的創作筆觸。
   米力的作品則以裝置、點畫與纖維工藝為主,強調「生命之姿」的延展。
她從生活素材中取材,以細膩的筆觸與柔韌的纖維結構,傳達女性視角下的自然韻律與時間記憶。

🎨【壓克力畫進階班 開課囉!】
想讓你的畫作更進階、更有層次感嗎?
壓克力畫進階班等你來挑戰!🌟
📅 開課日期:9月2日
🕑 上課時間:每週二 下午14:00~17:00(共10堂課)
🏫 上課地點:客庄生活傳藝中心(台東縣關山鎮豐泉里8鄰昌林25號)
👥 招生對象:年滿20歲民眾
👨‍🎨 招生名額:限額15名(每人酌收材料費500元)
🎁【全勤者全額退費!】
📌 備註:進階班需具備繪畫基礎
📞 報名方式:請撥打民政課 814541(需繳完配合款才算完成報名)

活動來源:連結

廟會咖Miao Huei Ka策展 ✕ 台東知本老爺酒店
《廟會咖:用設計與攝影傳承信仰、傳遞文化價值》
展覽中有幾個主題,分享廟會咖的文創作品、與品牌的合作經歷;用影像紀錄每個廟會的最美時刻、用手繪的溫度設計「眾神牆」、台東限定專區「我鏡頭下的台東」,還有與SunRose豪豪合作的「台灣好神卡」抽卡體驗區,替你解析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

邀請到 廟會咖 Miao Huei Ka 創辦人—阿豪,分享他鏡頭底下的視角,一探台東各地廟宇活動最動人的瞬間,帶領旅人一起感受這份純粹而溫暖的信仰
除了影像故事,也展出這些日子以來,阿豪為廟宇重新設計的手繪神明圖像,一面充滿護佑的眾神牆,靜靜守望每一位駐足的旅人

活動來源:連結

計畫目的 (一)培訓喜愛自然生態、史前文化及南島文化的志工,培養基層教育場域的環境教育教學方案與討論引導能力。
(二)推廣 A/r/tography(藝術家/研究者/教師的探究實踐)結合自然生態展示、敘事之生態教育概念,強化公民環境意識與創造性反思行動。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辦理方式 (一)時間:114年11月22日(六)13:30–17:00;114年11月23日(日)09:00–15:00。
(二)地點: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探索館多功能教室(950臺東縣臺東市博物館路1號)。
參加對象 對以博物館展示廳進行環境教育有興趣之教師或民眾,共計30名。
費用 本活動免費參加。
課程表 11月22日(星期六) 時間 課程內容 主持人 13:00-13:30 報到   13:30-14:30 開場: 參與者分享個人與生態的連結,以及使用各種教育資源於教學的經驗。
常設展廳中的海洋元素介紹。

活動規劃: 1. 日期:2025 年 10 月 25 日(六) 2. 人數:30人 3. 對象:平埔族群研究相關/一般觀眾 5. 地點: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康樂本館)│ 1F-時間織軸旁空間   6. 費用:免費   活動流程: 09:00-09:30 活動報到 09:30-10:30 影片放映 10:30-11:30 影片評論及討論

活動來源: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