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

🎨【壓克力畫進階班 開課囉!】
想讓你的畫作更進階、更有層次感嗎?
壓克力畫進階班等你來挑戰!🌟
📅 開課日期:9月2日
🕑 上課時間:每週二 下午14:00~17:00(共10堂課)
🏫 上課地點:客庄生活傳藝中心(台東縣關山鎮豐泉里8鄰昌林25號)
👥 招生對象:年滿20歲民眾
👨‍🎨 招生名額:限額15名(每人酌收材料費500元)
🎁【全勤者全額退費!】
📌 備註:進階班需具備繪畫基礎
📞 報名方式:請撥打民政課 814541(需繳完配合款才算完成報名)

活動來源:連結

廟會咖Miao Huei Ka策展 ✕ 台東知本老爺酒店
《廟會咖:用設計與攝影傳承信仰、傳遞文化價值》
展覽中有幾個主題,分享廟會咖的文創作品、與品牌的合作經歷;用影像紀錄每個廟會的最美時刻、用手繪的溫度設計「眾神牆」、台東限定專區「我鏡頭下的台東」,還有與SunRose豪豪合作的「台灣好神卡」抽卡體驗區,替你解析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

邀請到 廟會咖 Miao Huei Ka 創辦人—阿豪,分享他鏡頭底下的視角,一探台東各地廟宇活動最動人的瞬間,帶領旅人一起感受這份純粹而溫暖的信仰
除了影像故事,也展出這些日子以來,阿豪為廟宇重新設計的手繪神明圖像,一面充滿護佑的眾神牆,靜靜守望每一位駐足的旅人

活動來源:連結

計畫目的 (一)培訓喜愛自然生態、史前文化及南島文化的志工,培養基層教育場域的環境教育教學方案與討論引導能力。
(二)推廣 A/r/tography(藝術家/研究者/教師的探究實踐)結合自然生態展示、敘事之生態教育概念,強化公民環境意識與創造性反思行動。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辦理方式 (一)時間:114年11月22日(六)13:30–17:00;114年11月23日(日)09:00–15:00。
(二)地點: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探索館多功能教室(950臺東縣臺東市博物館路1號)。
參加對象 對以博物館展示廳進行環境教育有興趣之教師或民眾,共計30名。
費用 本活動免費參加。
課程表 11月22日(星期六) 時間 課程內容 主持人 13:00-13:30 報到   13:30-14:30 開場: 參與者分享個人與生態的連結,以及使用各種教育資源於教學的經驗。
常設展廳中的海洋元素介紹。

活動規劃: 1. 日期:2025 年 10 月 25 日(六) 2. 人數:30人 3. 對象:平埔族群研究相關/一般觀眾 5. 地點: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康樂本館)│ 1F-時間織軸旁空間   6. 費用:免費   活動流程: 09:00-09:30 活動報到 09:30-10:30 影片放映 10:30-11:30 影片評論及討論

活動來源:連結

臺灣的原住民文學,如何被翻譯、閱讀並傳遞至國際? 語言與文化的差異,究竟會遮掩真實聲音,或成為開啟理解的新窗口? 邀請孫大川與巴代兩位具代表性的原住民作家,他們的作品承載部落生命經驗與文學美學,長年以文字描繪土地、歷史與族群記憶。
兩位作家的發聲,不僅是文學表述,更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實踐。
活動將透過與日本知名譯者魚住悅子的對談,深入探討如何將原住民語境中的意象與情感,轉譯為能被國際讀者理解並感受的文本。
在全球化文學網絡中,翻譯不僅是語言的轉換,更是文化對話的契機。
本場講座將與大家一起思考:原住民文學如何跨越語言邊界、走向世界?在翻譯過程中,如何保有其語言與文化的獨特性?透過作家、譯者與讀者的多重視角,「言嶼交響」希望呈現臺灣原住民文學在地深耕與國際交流的雙重價值。
  ◆講者介紹◆ 孫大川(Paelabang Danapan) 卑南族學者、作家,著有《久久酒一次》、《山海世界》等,推動原住民書寫進入教育體系,對族群文化傳承貢獻深遠。
巴代(Badai) 卑南族作家,作品包括《笛鸛》、《馬鐵路》、《白鹿之愛》等,以部落歷史與文化記憶為核心,為當代臺灣原住民文學的重要代表。

今年秋天,邀你在知本,微醺一夜——在星空下看電影、聽音樂、嚐美食,兩天限定的時光,讓感官一次被滿足。
星空影院|音樂會|夜市集

活動地點:知本第二停車場(忠義堂旁)
活動時間:18:00–21:00
活動日期:
9/12(五)知本星空影院
9/13(六)知本微醺音樂會
卡司陣容:希本、賴銘偉、PONAY

臺灣的原住民文學,如何被翻譯、閱讀並傳遞至國際? 語言與文化的差異,究竟會遮掩真實聲音,或成為開啟理解的新窗口? 邀請孫大川與巴代兩位具代表性的原住民作家,他們的作品承載部落生命經驗與文學美學,長年以文字描繪土地、歷史與族群記憶。
兩位作家的發聲,不僅是文學表述,更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實踐。
活動將透過與日本知名譯者魚住悅子的對談,深入探討如何將原住民語境中的意象與情感,轉譯為能被國際讀者理解並感受的文本。
在全球化文學網絡中,翻譯不僅是語言的轉換,更是文化對話的契機。
本場講座將與大家一起思考:原住民文學如何跨越語言邊界、走向世界?在翻譯過程中,如何保有其語言與文化的獨特性?透過作家、譯者與讀者的多重視角,「言嶼交響」希望呈現臺灣原住民文學在地深耕與國際交流的雙重價值。
  ◆講者介紹◆ 孫大川(Paelabang Danapan) 卑南族學者、作家,著有《久久酒一次》、《山海世界》等,推動原住民書寫進入教育體系,對族群文化傳承貢獻深遠。
巴代(Badai) 卑南族作家,作品包括《笛鸛》、《馬鐵路》、《白鹿之愛》等,以部落歷史與文化記憶為核心,為當代臺灣原住民文學的重要代表。

以家唯名,拾光之路”戴文婕油畫個展,開幕式10月5日(星期日)下午3時於臺東桂田喜來登酒店三樓舉行,由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與臺東桂田喜來登酒店合辦,展期於114年10月3日起至12月30日止。
  畢業於長榮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現美術系)的戴文婕,喜歡用油畫來記錄表達對生命與生活的詮釋。
利用油畫溫潤的調子,細膩的筆法,光影的捕捉,表達對人物肖像畫的情感闡述,特別是自己所愛的家人,喜歡記錄孩子的生活時光,他們的身影成了創作的源頭。
  展者從臺北移居到臺東,做著朝九晚五的設計工作將近九年,像是機器一般的生活裡,漸漸失去對生活與藝術的感受力,因此開始慢慢用油畫記錄孩子的生活,同時也兼著教學之路,這才漸漸找回創作的動力。
疫情過後,毅然決然地辭掉工作,開了畫室『Big la la玩藝室』正式成為自由獨立工作者。
原本失去已久的內心信仰,也因為突破了舒適圈走入陌生的計畫,內心所需的強大能量漸漸重拾對上帝的信心與盼望,就像一道光走進心中灰濛之地,因此開始繪製重拾信仰之路的創作。
  在這期間展者不斷學習精進油畫技法,人物肖像風格從過去寫意風格蛻變為浪漫寫實風格,至現在對人物畫的描繪,透過用不同的色彩及細膩的灰階跟光影表達出對人的關懷與愛。
這樣細膩又溫潤的繪畫感,是另一種不同於現實的寫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