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

今年秋天,邀你在知本,微醺一夜——在星空下看電影、聽音樂、嚐美食,兩天限定的時光,讓感官一次被滿足。
星空影院|音樂會|夜市集

活動地點:知本第二停車場(忠義堂旁)
活動時間:18:00–21:00
活動日期:
9/12(五)知本星空影院
9/13(六)知本微醺音樂會
卡司陣容:希本、賴銘偉、PONAY

臺灣的原住民文學,如何被翻譯、閱讀並傳遞至國際? 語言與文化的差異,究竟會遮掩真實聲音,或成為開啟理解的新窗口? 邀請孫大川與巴代兩位具代表性的原住民作家,他們的作品承載部落生命經驗與文學美學,長年以文字描繪土地、歷史與族群記憶。
兩位作家的發聲,不僅是文學表述,更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實踐。
活動將透過與日本知名譯者魚住悅子的對談,深入探討如何將原住民語境中的意象與情感,轉譯為能被國際讀者理解並感受的文本。
在全球化文學網絡中,翻譯不僅是語言的轉換,更是文化對話的契機。
本場講座將與大家一起思考:原住民文學如何跨越語言邊界、走向世界?在翻譯過程中,如何保有其語言與文化的獨特性?透過作家、譯者與讀者的多重視角,「言嶼交響」希望呈現臺灣原住民文學在地深耕與國際交流的雙重價值。
  ◆講者介紹◆ 孫大川(Paelabang Danapan) 卑南族學者、作家,著有《久久酒一次》、《山海世界》等,推動原住民書寫進入教育體系,對族群文化傳承貢獻深遠。
巴代(Badai) 卑南族作家,作品包括《笛鸛》、《馬鐵路》、《白鹿之愛》等,以部落歷史與文化記憶為核心,為當代臺灣原住民文學的重要代表。

以家唯名,拾光之路”戴文婕油畫個展,開幕式10月5日(星期日)下午3時於臺東桂田喜來登酒店三樓舉行,由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與臺東桂田喜來登酒店合辦,展期於114年10月3日起至12月30日止。
  畢業於長榮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現美術系)的戴文婕,喜歡用油畫來記錄表達對生命與生活的詮釋。
利用油畫溫潤的調子,細膩的筆法,光影的捕捉,表達對人物肖像畫的情感闡述,特別是自己所愛的家人,喜歡記錄孩子的生活時光,他們的身影成了創作的源頭。
  展者從臺北移居到臺東,做著朝九晚五的設計工作將近九年,像是機器一般的生活裡,漸漸失去對生活與藝術的感受力,因此開始慢慢用油畫記錄孩子的生活,同時也兼著教學之路,這才漸漸找回創作的動力。
疫情過後,毅然決然地辭掉工作,開了畫室『Big la la玩藝室』正式成為自由獨立工作者。
原本失去已久的內心信仰,也因為突破了舒適圈走入陌生的計畫,內心所需的強大能量漸漸重拾對上帝的信心與盼望,就像一道光走進心中灰濛之地,因此開始繪製重拾信仰之路的創作。
  在這期間展者不斷學習精進油畫技法,人物肖像風格從過去寫意風格蛻變為浪漫寫實風格,至現在對人物畫的描繪,透過用不同的色彩及細膩的灰階跟光影表達出對人的關懷與愛。
這樣細膩又溫潤的繪畫感,是另一種不同於現實的寫實。

漆語畫言-李洋漆畫創作個展,展期自10月3日起至11月8日止,於臺東生活美學館生活工坊舉行。
  本次展覽為「漆語畫言」,意指畫者在創作過程中,用大漆材料作為媒材,通過繪畫表現形式,展現漆畫的繪畫語言。
展者在文化大學美術系研究所就讀時即主修漆畫。
初見大漆時,就對它黏稠的質感、獨特的漆香,以及千變萬化的工藝產生興趣,通過翻閱「髹飾錄」等文獻,從馬王堆漢墓漆藝的華美,到當代漆畫家的創新實踐,被這門千年技藝的包容與活力深深震撼。
  現代漆畫從中國古代傳統漆工藝之中衍生而來,在發展的過程中深深地植根於文化的積澱與創新的青田,是藝術領域中極具特色的新型畫種。
漆畫以天然大漆為主要創作材料,除漆以外,還有蛋殼、貝殼、金、銀、木片等幾乎生活中所看到的材料,都可以作爲裝飾材料運用到漆畫當中。
漆畫的技法也是種多樣的,又可以分爲變凃、堆漆、鑲嵌、磨繪,可以說,漆畫具備繪畫和工藝的雙重特性。
  漆畫作為年輕的繪畫藝術,社會認知不足,創作隊伍單薄,發展之路必定道阻且長,也希望通過本次展覽也讓更多的朋友認識漆畫,喜歡漆畫,讓觀者看見古老漆藝在當代的新生力量,感受大漆「歷久彌新、潤澤萬物」的獨特魅力。

『畫癮ing–黎忠榮∕蕭欣智∕孫傳莉 速寫話人生聯展』,展期自10月3日起至11月22日,於臺東生活美學館主展覽室展出。
   速寫在西方原本是畫家個人對於風景或人物等繪畫主題的觀察與紀錄行為,19世紀畫家紛紛走出畫室,在戶外捕捉光線、色彩與景物變化的瞬間,累積創作的底蘊。
而Urban Sketchers(城市速寫)是一個喜愛畫畫的西雅圖記者於2007年發起的社團,他透過社群平台的傳播力量點燃速寫風潮,全球遍地開花。
   不同於傳統的寫生,Urban Sketchers(城市速寫)強調是在室內或戶外當場透過直接觀察而繪畫紀錄的行為,描繪的是居住的地方或旅行時的故事,可以透過各種媒材但須是真實目睹的場景,以快速的方式記錄所見所感。
   2012年台灣的幾位民間愛好者也跟上潮流,自發成立了Urban Sketchers Taipei速寫台北社團,透過每周的畫聚活動吸引來自各地喜愛繪畫的同好,形成台灣街頭畫畫的風潮。
黎忠榮、蕭欣智、孫傳莉三人原從事設計相關行業,13年前也因著迷於Sketching這樣透過快速、及時,完全與環境在一起的繪畫方式,各自瘋狂地自我訓練、實踐,記錄自己的日常及旅行所見。

課程介紹 班   別 工藝學堂-纖維工藝人才培訓 研習時間 114年10月18日至114年12月06日,共計15日,合計90小時。
                     研習人數 預計錄取名額8~12人。
費用 本研習學雜費為新臺幣 1,890元。
※依本中心工藝文創產業人才培育訓練、研習課程學雜費收費標準規定,每人以每小時新台幣 21 元計收。
(90 小時* 21 元= 1,890元) 低收入戶學員檢附證明文件者,得免學雜費。
本研習材料費為新台幣5,500元(上課時直接繳交給老師) 研習內容 課程 主題:【月桃編織】以在地植物為材,兼具傳統技法與創新設計,展現永續價值與現代美感。
(不限制為實用器或是實際作品)。
課程技法 分線與捻繩:曬乾後的纖維還需要依據想製作物品的粗細,用手撕成適當的寬度,稱為「分線」。
還需要將多股纖維用手工「捻」成繩股,這個捻繩的動作需要反覆練習才能均勻又有力道。

藍白相間的蘭嶼文物館,位於蘭恩文化園區,館藏有關雅美傳統工藝、器具、服飾等文化特色之物,加以文字解說文化內涵。
除了保存傳統,亦提供一個窗口,讓外地朋友認識雅美傳統文化,透過當地部落族人導覽活動,引領旅人深度感受文化豐富性。

蘭嶼島上較完整的達悟生活文化展示園區,內有蘭嶼文物館,展示珍貴達悟生活器物與傳統飾品,

並代售在地手工編織和木雕藝術,視聽空間不定時播放文化紀錄片,草地戶外則有傳統地下屋建築群。

為了讓旅人能細細品味文化面貌,蘭恩也提供園區導覽服務,由部落族人擔任解說員,加深旅人對文物與建築的理解。

活動來源: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