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

漆語畫言-李洋漆畫創作個展,展期自10月3日起至11月8日止,於臺東生活美學館生活工坊舉行。
  本次展覽為「漆語畫言」,意指畫者在創作過程中,用大漆材料作為媒材,通過繪畫表現形式,展現漆畫的繪畫語言。
展者在文化大學美術系研究所就讀時即主修漆畫。
初見大漆時,就對它黏稠的質感、獨特的漆香,以及千變萬化的工藝產生興趣,通過翻閱「髹飾錄」等文獻,從馬王堆漢墓漆藝的華美,到當代漆畫家的創新實踐,被這門千年技藝的包容與活力深深震撼。
  現代漆畫從中國古代傳統漆工藝之中衍生而來,在發展的過程中深深地植根於文化的積澱與創新的青田,是藝術領域中極具特色的新型畫種。
漆畫以天然大漆為主要創作材料,除漆以外,還有蛋殼、貝殼、金、銀、木片等幾乎生活中所看到的材料,都可以作爲裝飾材料運用到漆畫當中。
漆畫的技法也是種多樣的,又可以分爲變凃、堆漆、鑲嵌、磨繪,可以說,漆畫具備繪畫和工藝的雙重特性。
  漆畫作為年輕的繪畫藝術,社會認知不足,創作隊伍單薄,發展之路必定道阻且長,也希望通過本次展覽也讓更多的朋友認識漆畫,喜歡漆畫,讓觀者看見古老漆藝在當代的新生力量,感受大漆「歷久彌新、潤澤萬物」的獨特魅力。

『畫癮ing–黎忠榮∕蕭欣智∕孫傳莉 速寫話人生聯展』,展期自10月3日起至11月22日,於臺東生活美學館主展覽室展出。
   速寫在西方原本是畫家個人對於風景或人物等繪畫主題的觀察與紀錄行為,19世紀畫家紛紛走出畫室,在戶外捕捉光線、色彩與景物變化的瞬間,累積創作的底蘊。
而Urban Sketchers(城市速寫)是一個喜愛畫畫的西雅圖記者於2007年發起的社團,他透過社群平台的傳播力量點燃速寫風潮,全球遍地開花。
   不同於傳統的寫生,Urban Sketchers(城市速寫)強調是在室內或戶外當場透過直接觀察而繪畫紀錄的行為,描繪的是居住的地方或旅行時的故事,可以透過各種媒材但須是真實目睹的場景,以快速的方式記錄所見所感。
   2012年台灣的幾位民間愛好者也跟上潮流,自發成立了Urban Sketchers Taipei速寫台北社團,透過每周的畫聚活動吸引來自各地喜愛繪畫的同好,形成台灣街頭畫畫的風潮。
黎忠榮、蕭欣智、孫傳莉三人原從事設計相關行業,13年前也因著迷於Sketching這樣透過快速、及時,完全與環境在一起的繪畫方式,各自瘋狂地自我訓練、實踐,記錄自己的日常及旅行所見。

課程介紹 班   別 工藝學堂-纖維工藝人才培訓 研習時間 114年10月18日至114年12月06日,共計15日,合計90小時。
                     研習人數 預計錄取名額8~12人。
費用 本研習學雜費為新臺幣 1,890元。
※依本中心工藝文創產業人才培育訓練、研習課程學雜費收費標準規定,每人以每小時新台幣 21 元計收。
(90 小時* 21 元= 1,890元) 低收入戶學員檢附證明文件者,得免學雜費。
本研習材料費為新台幣5,500元(上課時直接繳交給老師) 研習內容 課程 主題:【月桃編織】以在地植物為材,兼具傳統技法與創新設計,展現永續價值與現代美感。
(不限制為實用器或是實際作品)。
課程技法 分線與捻繩:曬乾後的纖維還需要依據想製作物品的粗細,用手撕成適當的寬度,稱為「分線」。
還需要將多股纖維用手工「捻」成繩股,這個捻繩的動作需要反覆練習才能均勻又有力道。

藍白相間的蘭嶼文物館,位於蘭恩文化園區,館藏有關雅美傳統工藝、器具、服飾等文化特色之物,加以文字解說文化內涵。
除了保存傳統,亦提供一個窗口,讓外地朋友認識雅美傳統文化,透過當地部落族人導覽活動,引領旅人深度感受文化豐富性。

蘭嶼島上較完整的達悟生活文化展示園區,內有蘭嶼文物館,展示珍貴達悟生活器物與傳統飾品,

並代售在地手工編織和木雕藝術,視聽空間不定時播放文化紀錄片,草地戶外則有傳統地下屋建築群。

為了讓旅人能細細品味文化面貌,蘭恩也提供園區導覽服務,由部落族人擔任解說員,加深旅人對文物與建築的理解。

活動來源:連結

海與陸地的交界、波濤與山脈的共存,展現了自然界中不同元素之間的互動與融合。南迴沿海的自然景觀除了廣納了山海自然,也展示了人類、海洋與大地之間深刻的相互依賴;更強調人與土地、生命之間的緊密聯繫,表達出一種永恆的共生關係,簡單而富有力量,並帶有對自然和生命的尊重。
👉Google map

《Hamaleng》
作者|Andrew Ananda Voogel、Josh Campbell
地點|南迴公路大鳥段路旁

《新天使》
作者|林純用
地點|9420尚武濱海休憩區海灘上

《第一道曙光》
作者|賴純純
地點|大武鄉大武南濱休憩區

《微光懸亭》

在這個月圓人團圓的中秋節, 邀請你一起聆聽屬於月亮與分享的故事, 翻開繪本,透過華文與台文的雙語敘述, 認識我們土地上孕育的臺灣繪本創作者—— 寫下、畫下,我們自己在地的故事。
讓我們一起翻開繪本,閱讀臺灣本土的故事!

活動來源:連結

場次一  「在遺址遇見考古生活節:以臺灣與韓國為例」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每年舉辦的「考古生活節」為國內最盛大的考古盛會,活動概念來自亞洲最老牌的考古節慶─韓國「漣川舊石器節」。
執行單位「全谷史前博物館」也在2019年與十三行博物館締結姊妹館。
本場演講帶大家從淡水河口一路玩到京畿道漢灘江邊,感受台韓兩地史前文化慶典的魅力。
   場次二  「史前文化活動的各種可能:談十三行博物館臺語主題活動與行動博物館」 「阮毋是kan-ta欲教台語,阮是欲用台語來學考古智識!」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將台語融入考古活動。
參與者在走讀、闖關甚至夜宿博物館的過程,都能沉浸在全台語的環境,體驗「用母語學萬項代」的美妙感受。
今年館方開始更積極與學校合作培訓台語考古種子教師,促進本土語言教學更加多元。

🌊 🪁2025臺東成功鎮《遨遊成功‧誰與箏風》大鯨旗大成功🪁🌊
一年一度的成功風箏節來囉~今年以「大鯨旗.大成功」為主題擴大成兩日
👉連假還沒想好去哪嗎?快來最美的東海岸
一起感受海天一線的壯闊,讓滿天風箏繽紛你的假日吧

📅活動時間:9/28主活動日(10:00-16:00) 
📍活動地點:成功鎮海濱公園
活動內容:(9/28日限定)
🛍️ 特色市集|30攤特色店家,超好逛超滿足
🎶 音樂活動展演|跟著音樂一起搖擺x小朋友最愛的英雄角色帶動跳 
🪁  彩繪風箏DIY|免費創作自己的專屬風箏,一起來成功天空「簽到」
🎨 文化體驗系列活動|在地故事+手作體驗,觸摸傳統與創新
💰 加碼好康
9/28主活動當天,前200名入場的朋友參加指定活動即可獲得【100元消費券】🎫 數量有限,動作要快!
✨ 無論你是大人小孩、情侶家庭,臺東的天空準備好成為你的畫布了✨
#成功鎮公所 #大鯨旗大成功 #海濱公園 #風箏節 #成功

匯聚來自日本、美國、馬來西亞等三位國際藝術家,7月至8月間陸續抵達臺東駐村創作,同時也送臺東三位優秀藝術家前往海外交流,開啟跨越國界的藝術旅程,讓臺東工藝在世界舞台綻放。

今年吸引近70位國際藝術家申請來臺東駐村創作,獲選的工藝創作者分別為日本陶工藝家山下正行(Masayuki Yamashita)、馬來西亞編織工藝家陳芷儀(Ireen Tan Cheew Yee)、及來自百慕達的織品設計藝術家喬丹凱瑞(Jordan Carey)等3位,分別在哈匿藝術工作室(山下正行)、糸糸績地工作室(陳芷儀)及Mitoliken a Loma編織之屋(喬登),進行45天的駐地創作與交流。

✦✦駐村心得分享會✦✦👉報名連結
Ireen × 糸糸績地工作室
日期|9月5日㊄
時間|14: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