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

大學時期因為學校熱音社開始接觸音樂,畢業後仍對音樂充滿熱忱不斷增進自己並學習各種樂器,現在是斜槓音樂人、社團指導老師、駐唱歌手、session樂手、樂團、街頭表演等拉手,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演出。

這次的演出選曲豐富,一開始以充滿熱情與活力的《風城序曲》為開場,接著由今年榮獲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國中A組特優第一名的賴苡涵帶來謝惠如老師所創作的揚琴協奏曲《拾虎》,另外特別邀請花蓮在地的青年嗩吶演奏家林裕朋,與大雅嗩吶演奏家蔣元昕,一同帶來《客家音畫》,一路走過《絲綢之路》、《台灣追想曲》、《春華秋實》,最終以劉長遠老師的《光明》第五交響曲作為壓軸,將歷史、文化與情感層層交織,呈現出屬於大雅的音樂視野。

影像的真實性自攝影出現後,即不間斷的提供視覺藝術的創作發想。
我們如何看待並認知雙眼所見的「真實」? 透過距離、欠缺物理性接觸的狀態下,真實的界定成為饒富趣味的辯證題材。
自2010年開始的作品出現了一系列模糊失焦的影像,像是車窗外一幅幅閃逝而過的風景,亦如同難以清晰記起,僅餘模糊輪廓的回憶之境。

本展有一幅畫是作者現階段的寫照,那是一顆不完整的樹,但卻因連結於神,而能好好的活著,因神能供應一切所需。
希望在人生的旅途上,可以停下腳步,與衪對話,分享你現在的心情。
在每個的人的生命裡,總會遇到不如意的事,而一旦我們無法感受到生活在一股更大的力量之中,我們會慌張、焦慮,急著找尋能夠安撫我們的客體來替代。
同樣的道理,在一般民眾身上也能從中獲得啟發,因這些創作不只是創作,尤其宗教創作特別能與民眾產生共鳴。

宗教給了楊廸很多繪畫的靈感,透過與衪的對話,傳達並分享愛的存在,在愛裡沒有懼怕,只有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和節制等,宗教不斷提醒我們該如何去做,使毫無方向的人生有了確切的目標與安慰。

本展有一幅畫是作者現階段的寫照,那是一顆不完整的樹,但卻因連結於神,而能好好的活著,因神能供應一切所需。
希望在人生的旅途上,可以停下腳步,與衪對話,分享你現在的心情。
在每個的人的生命裡,總會遇到不如意的事,而一旦我們無法感受到生活在一股更大的力量之中,我們會慌張、焦慮,急著找尋能夠安撫我們的客體來替代。
同樣的道理,在一般民眾身上也能從中獲得啟發,因這些創作不只是創作,尤其宗教創作特別能與民眾產生共鳴。

宗教給了楊廸很多繪畫的靈感,透過與衪的對話,傳達並分享愛的存在,在愛裡沒有懼怕,只有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和節制等,宗教不斷提醒我們該如何去做,使毫無方向的人生有了確切的目標與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