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

藝術家高嘉宏來自離島澎湖,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學博士,版畫創作及藝術教育領域專長,作品曾獲得全國美術展金牌及高雄獎等創作獎項,受文化部及國、內外美術館典藏;同時致力於藝術教育扎根與推廣,實踐A/r/tography(藝術創作/研究/教學三位一體)精神,在2021年榮獲InSEA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Praxis(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藝術教育協會-傑出實踐獎)肯定。

本次個展呈現島鏈中來自離島的住民,對於遷徙是變化中唯一的恆常的體悟。
熟悉的空間、物品與空氣中的溫度仿若昨日卻不復在,藝術家經由版畫創作中勞動與反覆的歷程,以此在(Dasein)的概念,指向對時間、空間、人與祝福的共存存有(Mitsein),對應其創作核心「我一直在離開,離開的時候,我企圖留下些甚麼」。

葉權賢1981年生於花蓮,家中經營奇雅石及雕刻藝品生意,從小就對各種石材有深刻認識,2014年進入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研究所後,接觸純藝術領域課程,開啓石雕藝術創作之路,憑藉對石雕藝術的熱愛與實踐,讓他在2016年就入選伊朗大布里士國際石雕創作營,自此熱衷參與國內外的雕塑創作營與公共藝術合作案,他表示:身為一名石雕家,透過石雕創作,讓世界看見台灣,並展現自我創造力是一種幸福。

本展主題「雕刻自己的痕跡」,展出葉權賢近10年多件重要創作,其創作理念從初期自我風格的探索到社會認同的過程,但其中不變的是保持初心,分享生活中的美好,並強調藝術是最好的精神糧食,咬一口就能體悟箇中甘甜美麗。

音樂會上半場首先為觀眾帶來由新生代加拿大女性作曲家卡特琳娜.吉蒙(Katerina Gimon, b.1993)所創作的〈元素:土地、空氣、火、水〉(Elements: Earth, Air, Fire, Water),全曲從大地起始,由長音進入冥想,逐漸產生動態旋律,旋以空靈的聲響接入空氣、再進入火。
音樂進到火元素之後聲響加入了如火般的吶喊、踏步、拍手,最後進入到水元素的柔和與寬廣地聲響,如入無垠的海洋一般。
卡特琳娜獨特的作曲風格,為她贏得加拿大當代作品中最獨特新聲音的美名。
緊接在後的〈大地之歌〉(Earth Song)由美國作曲家弗蘭克.蒂切利(Frank Ticheli, b.1958)所作,樂曲平靜、悠遠的慢速,和聲縱向的寬廣,如心靈桎梏的釋放。
〈冰霜神話〉(The Frost Myth)同為卡特琳娜的作品,以美國詩人愛麗絲.威廉斯.布羅瑟頓的詩作為背景,生動地講述了北歐故事,描述宇宙是如何從火和霜中誕生的。
波蘭作曲家彼得.揚恰克(Piotr Jańczak, b.1972)的作品〈主啊,我從深淵中向你呼求〉,歌詞當中唱到「我的心仰望主。
從晨更到晚上,以色列人必望向耶和華。
」以慰藉之姿,帶來心靈的能量甦醒。

花蓮流行音樂 AI 實驗基地位於花蓮市中心,花蓮文創園區的第19棟建築。
園區成立前原是「花蓮舊酒廠」,而第19棟是存放紹興酒的成品倉庫。
建於1913年,至今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
在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的規劃下,這裡將化身為一座台灣當代流行音樂的實驗基地。

《花一樣的母親》,是資深畫家沈麗玉與女兒吳優攜手舉辦的雙個展。
她們用畫筆傾訴,分享兩代女性之間的情感、視角與生命風景。
對沈麗玉來說,這是一份獻給100歲母親的禮物。

對吳優來說,花蓮的山與海,也像母親一樣守護著她的成長。
這場展覽裡的每一朵花、每一道色彩,都是她們對母親、對彼此、對生活的溫柔凝視。

吉安鄉農會家政國畫班特別辦理此次展覽,由吉安鄉知名書畫家張石居指導,集結班員們近二年的創作成果共計55幅,內容涵蓋花卉、水墨、山水等傳統題材,更將吉安鄉田園風光與家禽入畫,畫面栩栩如生,展現出地方色彩與生活感動的交織之美。

一座城市的魅力,在於它具備的文化與藝術,在體驗與創造之間,詮釋故事的生命。
李宏彬老師美術系畢業後,創立術科補習班近20餘年,以輔導升學為目的,並於社區大學擔任講師、各國中小兼課,以傳達五育均衡為職志。
此次展覽呈現李宏彬老師與學生們的陶藝與繪畫作品,展示了多樣藝術形式。
展覽期間,還將舉辦一系列精彩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