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

冼村,廣州最有個性的「城中村」,廣州政府下令改造多年未果。
2010 年不滿賠償方案,村民肉身阻止政府強拆,警方出動兩千多名警力鎮壓。
五年後婁燁前往冼村勘景,劇情片計畫《風中有朵雨做的雲》正式啟動。
導演馬英力近身跟拍,知名編劇張家魯、攝影包軒鳴、演員秦昊、井柏然、宋佳等人現身說法。
實景試拍、演員讀本、開拍後的現場衝突、冼村遭遇的重重難關等,紀錄的眼睛如影隨形,真實呈現攝影機外觀眾看不到的瘋狂世界,亦完整記錄下婁燁的造夢路程。

中國南方城市,建設委員會主任唐奕傑在一次拆遷糾紛衝突中意外墜樓身亡。
年輕警官楊家棟開始調查,發現唐奕傑墜樓案與和他過從甚密的紫金企業負責人姜紫成,還有幾年前紫金企業合夥人阿雲失蹤案都有著密切的關係。
調查過程中,楊家棟被設局陷害,遭到停職。
失蹤的阿雲則聽說現身在命案現場⋯⋯。

024年11月,以為秋颱就要登陸,而她仍舊來到花蓮,在平交道旁,聽著林強的現場電影配樂。
音樂伴隨著列車進站的聲響,樹影映照在大銀幕上,邊境河道,城鄉路徑,主角往返在故事裡一幕幕的愛恨情仇。
她想起她口中說的,反反覆覆,像咒語,像催眠。
熟悉的電影場景與歌曲旋律,是一聲呼喚,讓人們不自覺墜落於某個時空,某個當下,某段經歷,反反覆覆,像咒語,也像催眠。

花蓮粥會創立於101年3月14日,為全球粥會第72粥會(目前全球共201粥會),歷任理事長王鎮華、彭明德、石炳輝、楊豐碩、賴尚甫皆為花蓮詩書畫名家及收藏家。
粥會活動以雅集為重點,「閒話家常,笑談古今」為旨趣,和睦相處交誼為依歸,以文學藝術為共同話題,致力於兩岸三地書畫交流及服務本縣偏鄉地區辦理書藝研習班,促進書畫藝術的傳承與交流。

本年度開春大展集結20多位會員,展出70餘幅的書畫創作,書法作品篆、隸、行、草、楷等各體水墨丹青濃淡合宜氣韻生動。

農曆年前渾沌之際,走進花創園區來一場破碎與重生的心靈對話,藝術家林進展 四段生命自我叩問,引領你體驗大自然重構源源不絕的生命力:
第一段.「困獸重生|取走身上的一塊骨」
第二段.「攻陷之戰|負重前行」
第三段.「渾沌之境|目光之外」
第四段.「脫胎換骨|翻越這座山」

Hear a Pin Drop 林詩硯個展

⟣展覽日期:2025.2.22(六)-2025.3.24(一)
⟣地點:好地下藝術空間(花蓮市節約街37號B1)
⟣開放時間:每周五、六、日、一 12:00-20:00
⟣開幕茶會:2025.2.22(六)14:00-15:00



【展覽簡介】

在生命的旅途中,我們或許都曾經面臨過痛苦的幽谷,而藝術有時便是那微弱卻深刻的光芒,引導我們穿越黑暗。
林詩硯的首部作品《Hear a Pin Drop》,帶領我們進入一個不輕易被人提起的領域:自傷者的生命故事。

此展是由國立臺南大學視覺藝術學系與國立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兩校碩士班學生自發性組成之展出,由藝術家與自己內心的日常談話,像日誌般紀錄日常瑣事,不管是生活片段、瑣碎的事情,都可經由自身體悟及情感寄託在作品上傳達給觀眾。

花蓮與臺南相隔373公里,這是場前後山跨距的展覽盛宴,期共同打造、碰撞出不同以往的藝術創作。
本展內容多元,包含石雕、版畫、平面繪畫、工筆、篆刻等。
在這裡,透過作品詮釋對生命的感悟和內心的情感寄託於藝術之中,期能與您一起分享那微妙而真摯的心靈共鳴。
或許在這些作品的交融中,我們都能尋得一種默契,讓彼此的心境在此刻達到連結與沉靜。

策展人胡朝聖以「滲透與默化」作為本次展覽的主題,聚焦公共藝術在當今社會的深刻影響。
從視覺、文化到環境氛圍,公共藝術已無所不在,並在城市空間中與人群日常生活密切交織。
胡朝聖指出,公共藝術不僅僅是文化政策的輔助/延伸,更是當代城市發展中的核心元素。
作為文化符號,它提升了生活品質與美學素養,並彰顯了土地的歷史與文化脈動,成為城市面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