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

無所不用其極
Upcycled Denim Eco Friendly Recycled Jeans
來自《禮記.大學》:
「詩曰:『周雖舊邦,其命惟新。
』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原義為無處不追求完善。
這句話通俗的說就是:君子做事的時候,
要想盡一切辦法來達到完善的境界沒有一個地方不竭盡全力。

換言之,透過島人藝術空間,呈現廢棄牛仔褲再造的極盡所能。

從反思以無用創意對於手作過程中所涉及回收、挽回以及得救,
做出有智慧的檢視。
它持著反諷的觀點,
認為某人的垃圾可能是另一個人的寶藏(引用-無用設計)。

在人們眼中的廢棄牛仔褲無用碎布料,
卻是創作者視為喚醒舊時光裡啟發性或幫助創作,
悉心擷取轉化成作品。

以原住民織布針繡織布或樹皮作為旅行意象,
從人身體出發、是環境生態、是旅行的意義。

原為專業服裝設計師,轉身投入布藝裝置藝術,
純熟的裁縫技術,印證在作品精緻細節之中。

✿歌謠班由現任會長葉經華薪傳師擔任指導,每年參加研習人數都在40人以上,教唱歌曲有客家傳統山歌、客家流行歌曲、還有指導老師改編自創作詞的客家歌曲,常獲邀至各機關、團體表演。

✿推廣「後生好講客」,分享後山客家青年談母語傳續與未來,傳遞講客精神,指導及栽培在地客家子弟投身客家流行音樂創作,學員們展現學習成果,帶來美妙客家組曲,讓歌聲悠揚傳唱,穿梭在城市的縫隙中。

本展覽的兩件作品:《回音》及《海平線》,分別部署在前後一大一小的空間中。
而貫穿這兩件作品的元素均為「石粉」,不管是山石或沿海沙礫,乃至分佈在花蓮海岸線上的石雕群,其構成最原始單位亦是石粉,每當蕭瑟的東北季風吹起,石粉就隨風揚起,四處飄散、游離在山間、林地、曠野、溪流、河床、海邊等最荒原邊陲的地帶,我想,石粉應該是花蓮最不引人注目,然而卻是對環境地形、地勢、地貌最敏感的物質。

創作領域含括雕塑、金工、珠寶的阮文盟,回臺發展近30年期間,其創作主題環繞著思索與探究自身文化的本源,並由三個發展的面向來表現其對於溯源的心靈思考。
一是對於故鄉情懷的體現,透過西方的理性思維將東方山水疊層的關係具象化;二是藉由亞熱帶及南島文化的自然與人文所引發的個人思考,轉化為形體探討的表現;三則是個人心靈的反思,以多元媒材的組合探討靜態與動態生命所構成對應的和諧關係,透過藝術的表現傳達對環境關懷的心靈感受。

本展作品由花蓮縣洄瀾攝影學會30多位會員所提供,展出數十件攝影作品,記錄花蓮豐富的人文地景,使在地獨特的族群融合及自然景觀一覽無遺。

洄瀾攝影學會從98年4月15日立案至今已滿十一年,在歷屆理事長的領導及同好積極參與下,已慢慢茁壯為花蓮的攝影藝術交流團體之一,藉由建立良好的考銜及月賽制度,培養出不少攝影名家及好手,並辦理過數次的展覽與地方賽事,記錄美麗壯闊的大山大海及人文藝術活動,留下花蓮人共同的記憶。

「風華再現」是本次聯展的主題,洄瀾攝影學會每位會員從這兩年的創作中,挑選二幅最滿意的作品參與展出。
每一幅完成的攝影創作,都是經攝影創作者精心設計、集天時地利人和的成果;每一張照片,都是攝影師深情守候的結晶,深怕有錯過的遺憾,考驗每位攝影師獨道的眼光與美感,彙成「風華再現」。

此次展出80件作品,精彩詮釋了學會會員攝影藝術創作的努力成果,從國內外山水風光、人文風情、自然生態、舞臺獵影、意象與抽象創作等精選佳作,作品多元且具有可觀性,歡迎大家前來觀賞。

展出作品包含李汪燦及花師校友共十二人的書法及篆刻作品,歡迎大家前往欣賞。

國內各師專師院昔時書法風氣興盛,培養出許多書法家,有其時代性意義。
此展於去年在高雄明宗書法館展出,展出佳評如潮。
十二位展出者有感於受花蓮這塊土地滋養,再加上美術館新改建,擁有全新的展場風貌。
於是今年再度舉行「洄瀾游藝」花師校友十二人書法篆刻聯展,盼能透過展覽共同追憶昔日之風華,並推廣書法展覽之社教功能。

校友蔡典成回憶, 80年代就讀花師時,書法是必修的科目,集賢樓活動中心書法社是熱愛書法學生常去的地方,也是昔時公費生用餐後練習書法的好去處。
學長姐帶學弟妹練習採師徒制,讓參與這個大家庭的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溫暖與照顧,也非常感謝當年花師師長陳侃、李神泉、許學仁、李秀華、陳添球、呂芳正等老師們的教導,他們的無私付出,點亮了這條書藝傳承的路,讓書法藝術生生不息。

在你的印象中,花蓮的天空有幾種顏色?至今累積逾數千幅花蓮風景創作的藝術家侯文欽,7月13日起至8月11日在花蓮美術館舉辦「遊於藝-侯文欽70個展」,包括「山海花蓮」、「東西夏威夷」、「七十哲思」和「人的宇宙」等四大主題,共計360幅油畫及素描作品,展現悠遊於藝術世界的人生風景和豐沛的創作能量。
配合本次個展,藝術家將同步在花蓮美術館的太平洋工作坊現場公開創作500號油畫作品《燕回太魯閣》,7月17日至8月4日也安排在花蓮高爾夫球場推出18洞風景油畫音樂寶盒畫展,歡迎民眾踴躍前往欣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