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

講者簡介:
作家,主持人,曾獲六座廣播金鐘獎,並獲提名電視金鐘獎最佳綜藝節目主持
人。
著有《地下鄉愁藍調》、《昨日書》、《耳朵借我》、《歌物件》、《也好吃》、《歌之國土:馬世芳的巴布狄倫六講》等書,獲《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等。
主編並參與翻譯《巴布.狄倫歌詩集》、譯有《藍儂回憶》、《巴布.狄倫:當代歌曲哲學》。

講座內容:
歌是時代的鏡子。
一首首的歌,就是一顆一顆的時空膠囊。
短短三五分鐘的歌曲,如何勾連千萬人的情感,構成整個社會的集體記憶?我們可以如何從詞、曲、唱、奏、錄的角度理解流行歌曲這門手藝?時代的變遷又是怎樣在一首首歌裡留下生動的痕跡?且讓馬世芳來跟大家說分明。

此次展覽師徒聯手,徒弟黃筱哲《疼惜大地》遞交出動人的「成績單」,用黑白照片顯影慈濟環保志工在全台無私奉獻的身影;阮義忠老師以《印順導師與證嚴法師》與其對話,照片定影了一次短暫緣分促成一世深刻的師徒之情,回應徒弟「為眾生」的人文紀實成果。

黃筱哲先生,1982年生於臺南,2006年開始記錄慈濟志工在各地行善付出的身影。
2012年受阮義忠老師啟迪,立定以攝影為人生志業。
2013行走各地拍攝環保志工並有「大地保母」專欄作品發表迄今。
2016年放下平面設計生涯,投入攝影,成為《慈濟》月刊攝影記者迄今,發表有〈環保日常.家庭相簿〉、〈心蓮記事〉系列專欄作品。
2017年《小琉球未被看見的風景》獲得吳舜文新聞攝影獎。
2020年出版《疼惜》—-大地保母影像故事作品集。
2024年〈疼惜〉攝影展在大林慈濟醫院及台南慈濟靜思堂展出,〈經典Odyssey〉於高雄駁二聯展。

活動來源:連結

宜蘭人故事館常年舉辦各項藝術展覽及親子活動,已成為宜蘭在地民眾及外縣市遊客參訪的藝文景點。

此次與法務部矯正署宜蘭監獄共同策展的「與家的距離~盼歸創作聯展」,更是彰顯出宜蘭人故事館除了藝術文化的推廣外,也肩負社會教育的意義,讓收容人的藝術創作能被市民大眾看見。

此次法務部矯正署宜蘭監獄為展現年度技訓成果,與宜蘭人故事館共同策劃「與家的距離~盼歸創作聯展」,全部作品皆由收容人創作,除無敵鐵金剛外,更有海底世界的精緻微型燈籠、國寶大師傳授的春仔花、創意紙黏土作品。

傳統馬戲團的蓬勃發展在1980年代末來到尾聲,而經典重現定影了台灣本土「千秋大馬戲團」在台南工業園區的最後一場巡演。
平地上帳篷林立、彩旗飄揚,驚喜的尖叫與歡笑迴盪,這種曾作為娛樂象徵的表演形式在當時成為絕響。
歡迎對本土馬戲感興趣的朋友,前來阮義忠台灣故事館重溫臺灣馬戲文化全盛時期的最後掌聲。

活動來源:連結

團隊簡介:
來自雲林縣西螺鎮的昇平五洲園,成立於1967年,由創團團長林宗男先生承襲黃海岱大師的五洲園派,取名「昇平五洲園」,寓意「四海昇平,五洲揚名」,現已傳承至第三代。

本團為TAIWAN TOP演藝團隊,多次參加雲林國際偶戲節「金掌獎比賽」榮獲佳績;現任林政興團長於2022年榮獲傳藝金曲獎「最佳偶戲主演獎」殊榮,其五音分明之口白特色、詮釋台語詩詞韻味之技藝受到高度肯定。

劇團劇目題材多元,融合傳統文武場音樂,風格獨具。
團隊致力於將傳統布袋戲藝術保存、活化與創新,朝向多元發展、持續深耕文化與技藝的傳承之路。

節目簡介:
《怪俠笑傳》故事講述怪俠在趕往傳藝園區演出途中,接連遭遇討債集團「千古成名一掌功」與「蓋世神功無二招」的攔截,並巧妙脫身。
正當他以為風頭已過,卻又落入「鬼醫華陀手」的陷阱,面對生死關頭竟與演員大談公安與保險問題,令人哭笑不得。
最終,救世主「國際鐵漢」現身,不以武力制敵,而是號召眾人合作,以智慧破解危機,全劇充滿主演個人的幽默詼諧風格。

「請問這塊地一坪多少?」 
「您好,實價登錄每坪約二萬五左右。

面對家鄉的地景變化,面對規則的運作,面對被售字封印的世界,出現以小搏大的絕望。

如果「售」是遮陽網、地膜、防蟲網與泥土交涉的蹤影;
如果「售」是每根鋼筋、每塊水泥未曾停止發出的聲音;
如果「售」是一塊塊巨大碑文,紀念人們對控制的妄想。

身體在泥土裡呼吸、掙扎、翻滾,強烈的意念與溪水、水稻田、竹子、石頭碰撞,好像又從中感到希望,我繼續向這塊土地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