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

『2025金色童年』由羅東鎮立幼兒園及各分班大、中班共同演出喜上絹轉嬉戲趣、甜心演唱會等11支舞曲。
孩子們以太陽般的笑容帶來最活潑、最動感、最繽紛的舞蹈演出,展現充滿自信與眾不同的活力。

「我回來了」這句日常用語,道盡一位鄉愁創作者離開故鄉四十年後的回返。

田名璋出生在宜蘭縣蘇澳鎮的一個簡單的家庭裡,在60至80年代,過著可以跟很多鄰居小孩一起往山裡、小溪、海邊玩耍的童年歲月。
在那個沒有什麼玩具的童年,反倒需要發揮創意,創造遊戲來娛樂自己,打發無聊與發呆的日子,這應該是他擁有豐富創造力的來源。

從工業革命以來,人口移居,都市劇烈膨脹,而鄉村地區相對地外流嚴重。
在無法阻擋的大遷徙下,藝術家經歷了故鄉人口銳減、幼稚園關閉、小學從九百人縮減剩一百多人。
人口迅速流失加上少子化,小鎮不再熱鬧,沒了孩子的嬉鬧聲,只剩下長輩們的閒話鄉音,變得十分寂寥。

全球經濟發展,帶來人類前所未有的快速遷徙,而藝術家田名璋也身處在此洪流之中。
18歲離家北上讀書後,因就業在臺灣各地移動,甚至遠赴英國求學,他心中總是惦記著要回宜蘭照顧父母,但總是無法如願返鄉。
因此親人與老家成為他一輩子的眷念,鄉愁時常濃烈得縈繞不去,而這樣充滿思鄉與無力感成為他生命創作之旅由開啟。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為提升民眾對臺灣當代藝術的認識,特別邀請成立於1998年的臺灣當代藝術旗艦團體「悍圖社」,於羅東文化工場策劃《悍圖方舟:13艙景的視覺符碼》。
悍圖社作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長青藝術團體之一,成員包含楊茂林、吳天章、陸先銘、郭維國、李民中、楊仁明、連建興、賴新龍、唐唐發、涂維政、鄧文貞、常陵、陳擎耀等13位當代藝術家。
他們不僅參與,更見證了臺灣近30年來當代藝術發展的軌跡與民主化進程。

本次展覽巧妙地將天空藝廊狹長通透的空間,轉化為一艘乘載藝術精神的「方舟」。
方舟(Ark)象徵著在時代洪流中的庇護與重生,也承載著信念與延續。
這艘方舟不僅回應了展場空間,更象徵悍圖社面對當代世界,如同持續破浪的船艦,堅定尋求獨立精神的藝術航行方式。
13位藝術家透過繪畫、裝置、影像、織品、雕塑等多種跨域媒材,展示豐富且多樣的創作語彙。
《悍圖方舟》正是對這一脈絡的呈現與延續,共同構築一場關於個體與群體、時間與空間的深度對話。

自1979年成立至今已46年,是縣內最早的美術團體。
多年來學會秉持「增進宜蘭縣美術發展,研習世界美術教育,促進社會和諧,美化人生」的宗旨,致力於在地藝術扎根,培育無數優秀創作者,也讓藝文氣息深植宜蘭。

每年的會員展是學會的重要活動之一,不僅展現會員藝術家的創作成果,更是彼此交流、激盪靈感的重要平台。
今年以「展望」為題,寓意從當下出發,思索藝術的未來方向,呈現多元媒材與創作觀點,讓觀眾在作品之間看見藝術家對時代、生活與自我內心的省思與想像。

在這個變動快速的時代,投資理財不再只是富人的專利,而是每一個現代公民都該具備的生活能力。
從通膨壓力、退休準備到子女教育,金錢早已與人生息息相關。
唯有具備理財思維,才能讓金錢為我們工作,而非被金錢追著跑。
投資的本質,不是投機賭博,而是對未來的有意規劃。
正如沃倫・巴菲特所言:「價格是你付出的,價值才是你得到的。
」理財的關鍵在於認清價值、理解風險,並培養長期思考的眼光。
穩健的資產配置與理性判斷,遠比追逐短暫的高報酬更能帶來心安與自由。
理財不僅是數字的遊戲,更是一種生活哲學。
它教會我們延遲滿足、分散風險,也提醒我們珍惜時間的複利力量。
投資一本書、一次學習、一段自我成長,都是最有報酬率的投資。
當我們理解金錢的流向,掌握自己的消費與儲蓄節奏,財富便不再是焦慮的來源,而成為築夢的基石。
理財的終極目標,不只是致富,而是擁有選擇人生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