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眼觀攝影培力工作坊

活動時間: -
活動地點:花蓮縣花蓮市節約街37號B1 ( 好地下藝術空間 ) @ # 花蓮

【培力導師介紹】

☀️田名璋/協同策展人、國立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教授

畢業於英國布萊敦大學(University of Brighton)藝術創作博士,現任教於國立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好地下藝術空間藝術總監,東華角落藝術節創辦人。 藝術創作長期聚焦在鄉愁,探討個人離開「家」後,對於土地和親人的思念,近年開始探索童年,回到故鄉挖掘孩時的記憶。

☀️金成財|專業影像工作者

布農族,也是位踏實的田野攝影紀錄者。他營造的影像在質樸中有溫情、在定格的方框中具有想像空間。1996以《稻草人系列一》攝影展獲臺北國際攝影節年度攝影首獎。2019《寂靜的槍聲》榮獲卓越新聞獎系列新聞攝影獎。長期擔任無垢舞蹈劇團劇照師,也與電影導演合作,著有《我的62個稻草人朋友》、《福爾摩沙稻草人》等書。

☀️黃錦城|視覺藝術家

作品常以自然素材與現成物為裝置素材,將歷史事件與日常瑣事並置交錯成無韻的敘事詩,給觀者對作品產生解讀或誤讀。批判地思考著歷經四百年來的殖民統治的島嶼上原住民族之當代處境。代表作品有《編織著消逝的時空》、《創始的印記》、《Talo'an-故事開始的地方》、《新事物、那些來自海上稱呼這裡為福爾摩沙的和陸續抵達的惡靈》、《沒有被認出的詩》等。

【攝影工作坊講師介紹】

🌟王有邦|攝影藝術家

1991年5月,攝影藝術家王有邦第一次到舊好茶,透過魯凱史官奧崴尼解說,開始魯凱族影像紀錄與文字記錄。在過去三十餘年的時間裡,將魯凱族好茶部落(Kucapungane)的故事完整詳實地記錄下來。透過攝影和文字紀錄,獨立完成了一份田野民族誌,成就相當讓人驚艷。

🌟余欣蘭|導演

花蓮銅門部落的太魯閣族人,族語名字為Rngrang.Hungul,Rngrang是名字,Hungul是父親的名字。Rngrang的創作大多以長期的影像田野為基礎,以關注當代原住民所面臨的議題為出發,擅長運用女性的視角,將部落中的日常處境與親密的個人經驗轉化為創作元素,以此辯證出個體在當代社會中重新連接傳統文化的定位與方法。陸續在2020年至2023年完成了多部紀錄片,作品有《Mgaluk Dowmung—正要連結銅門》、《我是女人,我是獵人》、《揹獵物的女人》與《山上的人》。

🌟關曉榮|紀實攝影師

台灣紀實攝影師,曾任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所長,現為該校榮譽教授。致力於台灣原住民文化的文獻整理與保存。關曉榮曾赴蘭嶼進行文字與影像工作,並於《人間雜誌》分篇發表〈蘭嶼報告〉,頗獲攝影界重視。除了蘭嶼報告以外,他也曾在1984年赴基隆八尺門記錄當地阿美族勞工的生活,後寫成〈2%的希望與掙扎〉,以此在美國文化中心開辦攝影展,作品有《尊嚴與屈辱‧國境邊陲‧蘭嶼》、《八尺門手記》。

更多內容

×
×
【New Balance】蝦皮最高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