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相知‧相疼惜─吳清友先生紀念展》

《相遇‧相知‧相疼惜─吳清友先生紀念展》
活動時間: -
活動地點:臺東縣池上鄉中西三路6號 (池上穀倉藝術館) @ # 台東

吳清友先生(1950-2017)生於臺南縣的將軍鄉馬沙溝平沙村的農家,家中有九位兄弟姊妹,在兄弟中排行老四。
1972年畢業於臺北工專機械科,早年從事專業餐廚與旅館設備的銷售經營18年,卻在1989年近40歲時創立了誠品書店,轉彎成為文化人。
同時成立「誠品畫廊」,秉持著使命感與理想性格,以推動華人當代藝術為職志,經營成果斐然,並於2009年成為首間參展世界知名的巴賽爾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Basel)的臺灣畫廊。
而戮力推動臺灣文化志業的吳清友先生,也因此邂逅藝術、愛上藝術、贊助藝術,並且進而與藝術家為友。

本展展名「相遇.相知.相疼惜」,是吳清友先生生前常說的一句話,簡短的道出了他看待人與世界的方式,也映照出他一生溫厚而堅定的倫理實踐。
作為本展的標題,不僅是對吳先生的致敬,更是一條貫穿展場的情感脈絡,引領觀眾重新走入他與人、與藝術、與土地之間的種種相遇,細讀那份理解與溫柔如何形塑出他獨特的生命軌跡。

展覽分為四個展區與一個閱讀空間,皆以他生命中重要的情感經緯為軸,構成如同傳記般的視覺敘述。
有些作品未必名聲顯赫,卻因曾被他凝視、珍藏而蘊含獨特的溫度;它們承載著一段段無聲的相遇,也是一頁頁關於認識與疼惜的篇章。
首先「愛與仁慈」揭示吳先生生命中最爲質樸的一面:他來自基層,始終對勞動者懷有深切的理解與尊重;他曾匿名捐款救助病童,也時常以購藏之名伸出援手。
他以藝術為媒介,讓收藏成為回應社會現實的行動。
其次,「生命的哲思」則轉向抽象與精神性層面,回應他中年後面對人生虛無感所展開的內在追尋,亦可見其對東方美學與宗教思想的關懷。
而「與藝術家為友」則展現他與藝術家之間豐富的人際網絡與精神交流,那不僅是畫廊或藏家對藝術家的支持,更是彼此相知、共同創造的見證。
最後的展區,「風景鄉情」以描繪臺灣山川土地的作品為主,承載吳先生對故鄉的深厚依戀,也反映他創立誠品與推動文化事業背後「為這片土地做點事」的初心。
此外,展場中一隅,特別佈置如誠品書店般的角落,書櫃所陳列的書籍皆為吳先生生前所珍愛與推薦,映照其精神世界,也延續他以閱讀陪伴日常的生活方式。

因此,「相遇.相知.相疼惜」不只是一句語錄,它是吳清友先生生命經驗的提煉,也是他與這個世界對話的姿態。
透過這場展覽,我們或許能循著他的步伐,看見藝術如何溫柔地進入生命,也讓一個人的信念得以在理解與共感中繼續發酵、延展。

活動來源:連結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