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

由一日屋主人木槿創作的纖維物件與小勇的繪畫,將於〈森之藝廊〉共同展出日常與狗散步河邊的所見所思。

透過觀察環境中的媒材,木槿擅長使用周遭植物、土、骨,甚至最喜愛的酒瓶等環繞身邊之物,製成纖維、支架、與各式生活物件。
此次展覽中,作品《河的點陣列印》以自製阿富汗鉤針編織河的連續點滴,如點陣列印般,一行,結束,拉回,然後下一行。
昨日無法跳接明日,起點無法跳接終點,執拗地往復堆疊,直至河流垂墜一地。
日子的起伏漲退,也在柔軟的編織裡,如流般地持續一路前往終點,卻不斷回望,回望這展幅連綿的生之河流景象。
仿石形象的作品,以棉布與絲線,繡縫《從地層逃出來的》的各種石之洞,飽含詩意地呈現河流切開的地層中,有什麼逃了出來,同狗、樹、石頭、月亮、雲朵⋯⋯一起從河流切過的地層裡逃出,一路跑著,直到日落。

小勇慣以鉛筆反覆塗抹,繪畫作品《螢火蟲》由三聯幅構成。
徘徊河邊的遺失物,在幽暗中,仍有著被螢火蟲一一照亮的茫然。
《有導航》、《有海》呈現與狗相融的生命景致。
《未命名》中,提著心臟的女人倉皇奔赴,而前方,可否賦予這一路,一個名字?由鉛筆與石頭反覆皴擦紙面的《石頭》,猶如在河床上入眠般的靜謐。
小勇寫道:打著停不下的隔,一顆一顆丟進河。
石頭是多麼飽和的等待與癡夢。

演出介紹:
為義興閣針對親子所製作的作品,劇中引用家喻戶曉的《武松打虎》,將正氣凜然的武松改變樣貌為親近人群的「舞熊」,結合環保意識。
故事訴說老虎因棲息地被人類過度開發破壞後,無處可居因而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侵入人群,人們想到歷史上最會打虎的英雄為武松,遂在通訊軟體上呼喚武松來打虎,卻出現了名為「舞熊」的人物,到底舞熊能否制服可怕的大老虎拯救人民呢?
此作品現場互動性高,並保留許多傳統布袋戲表演技藝,結合義興閣獨家搖滾布袋戲風格,打造一部熱鬧逗趣又富有教育意義的作品。

團隊介紹:
成立於1953年,至今傳承四代,2014-2023連年入選嘉義市傑出演藝團隊,2024年入選Taiwan Top演藝團隊。
早期以金光戲為表演特色,新世代接班後突破傳統框架;第四代青年主演王凱生從小耳濡目染,除了擁有深厚掌藝基礎外,亦為詞曲創作者。
首創「布袋戲搖滾音樂劇」,過去蟬聯雲林國際偶戲節金掌獎「最佳配樂音效獎」,並入圍第15屆臺灣原創流行音樂大獎河洛語組,以獨特品牌形象走遍各大藝術節、跨年晚會甚至大港開唱音樂祭。

由義興閣第二代王玉堂所創獨家金光戲,以鬍鬚失戀人及阿拉仔原始人兩位丑角貫穿全劇。
萬教風雲爭天下,武林風波不斷、戰火四起!正道以東南派為首,秉持堅定的信念維持武林和平;西北派多為邪教組織,詭計盡出意欲稱霸武林天下,東南西北各派戰亂江湖數百年仍未平息。
此時江湖中突然出現萬毒尊王─武漢至尊,以萬毒蠱控制武林,派出武漢雙煞星行走天下散播萬毒蠱,江湖中人無論正邪兩道紛紛中毒受控。
正道為首的東南派除了強力阻擋萬毒蠱的散播,也暗中調查武漢至尊的底細,發現背後與邪教組織有著複雜的牽扯,一場史無前例的腥風血雨即將展開……

義興閣掌中劇團成立於1953年,至今傳承四代,2014-2023連年入選嘉義市傑出演藝團隊,2024年入選Taiwan Top演藝團隊。
早期以金光戲為表演特色,新世代接班後突破傳統框架;第四代青年主演王凱生從小耳濡目染,除了擁有深厚掌藝基礎外,亦為詞曲創作者。
首創「布袋戲搖滾音樂劇」,過去蟬聯雲林國際偶戲節金掌獎「最佳配樂音效獎」,並入圍第15屆臺灣原創流行音樂大獎河洛語組,以獨特品牌形象走遍各大藝術節、跨年晚會甚至大港開唱音樂祭。

作品以傳統布袋戲精湛的掌藝與口白為基底,融合獨家搖滾風格,並導入現代劇場手法,將布袋戲帶到另一層新高度,再再打破布袋戲展演製作的可能性,獨特品牌形象深受觀眾喜愛。
近年作品更深入探討各種社會變動造成的不確定性,期望透過傳統布袋戲與其他跨域能量的碰撞,為社會在各種議題上的討論與意象注入活水。

展演以外,於新媒體上亦製作史上第一個聚焦於布袋戲的臺語Podcast節目「布袋戲,講予恁聽」,對內打開業界交流之門,對外開拓更多族群,引領新世代群眾走入布袋戲的世界。

演出介紹:
為義興閣針對親子所製作的作品,劇中引用家喻戶曉的《武松打虎》,將正氣凜然的武松改變樣貌為親近人群的「舞熊」,結合環保意識。
故事訴說老虎因棲息地被人類過度開發破壞後,無處可居因而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侵入人群,人們想到歷史上最會打虎的英雄為武松,遂在通訊軟體上呼喚武松來打虎,卻出現了名為「舞熊」的人物,到底舞熊能否制服可怕的大老虎拯救人民呢?
此作品現場互動性高,並保留許多傳統布袋戲表演技藝,結合義興閣獨家搖滾布袋戲風格,打造一部熱鬧逗趣又富有教育意義的作品。

團隊介紹:
成立於1953年,至今傳承四代,2014-2023連年入選嘉義市傑出演藝團隊,2024年入選Taiwan Top演藝團隊。
早期以金光戲為表演特色,新世代接班後突破傳統框架;第四代青年主演王凱生從小耳濡目染,除了擁有深厚掌藝基礎外,亦為詞曲創作者。
首創「布袋戲搖滾音樂劇」,過去蟬聯雲林國際偶戲節金掌獎「最佳配樂音效獎」,並入圍第15屆臺灣原創流行音樂大獎河洛語組,以獨特品牌形象走遍各大藝術節、跨年晚會甚至大港開唱音樂祭。

團隊介紹:
「錦飛鳳」創立於1920年,歷經四代傳承已有百年的歷史,擅長宗教儀式及文化場展演,亦是臺灣唯一的職業傀儡戲劇團,經常活躍於國內外各大藝術節的表演舞臺。
21度榮獲「高雄市傑出演藝團隊」,更是官方雙登錄的「無形文化資產-民俗類、傳統表演藝術類-保存團體」,並長期投入校園藝術教育推廣與傳承之工作,榮獲「高雄市藝術教育貢獻獎-績優團體獎、活動奉獻獎」、榮獲111年第九屆「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活動奉獻獎」、榮獲第七屆「金掌獎-最佳團隊演出獎」之肯定。
為延續臺灣傀儡戲的生命力,「錦飛鳳」第三、四代家族成員同心協力宣揚推展傀儡戲家傳志業,除了保留傳統戲曲思維,更以現代劇場理念,將傀儡戲從宗教儀式演出開拓至表演藝術的層面,期望將臺灣傀儡戲以發揚、保存、傳承、推廣的理念永續經營。

演出介紹:
以現場互動形式來介紹傀儡戲、戲偶的基本線位及示範傀儡戲偶的操作。
並以臺灣傳統懸絲傀儡戲偶及搭配傳統音樂的形式演出,演出劇目為經典小戲集錦,一幕幕充滿熱鬧與喜感的情節,內容有「祥獅獻瑞」、「童子戲球」、「戲夢人生」、「喜慶團圓」等經典劇目。
透過演師專業的操偶技巧與傳統音樂之襯和,讓觀眾在輕鬆熱鬧的氣氛下,感染臺灣傳統傀儡戲之美,將傳統傀儡戲的演出形式,宜古宜今呈現出不同的表演風貌。

團隊介紹:
Local is Global為劇團宗旨。
劇團在創新的同時,亦致力於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讓臺灣布袋戲能合乎時代潮流,融入現代生活當中,激盪更不一樣的變化與未來同時也達到「寓教於樂」的理想教育目的。
團長蘇俊穎因愛看布袋戲也收藏戲偶,憑著對布袋戲的痴迷,加上繪畫專長、語言模仿能力,自創木偶劇團應邀到處表演。
從創作尪仔的造型、舞臺設計、道具製作,一手包辦編、導、演、美工設計,常一人分飾多角。
為了吸引年輕人,他也將臺灣在地盛產的水果、流行文化與卡通角色,變身為劇中人,也於「南瀛藝術節之藝陣之夜」參與展演,詮釋臺灣信仰文化與當代藝術的結合。
「2017 獲得臺灣金曲獎最佳音樂錄影帶獎 ft. 張三李四」、「2023年臺南臺語月『福祿SOUL俱樂部』feat.民生電氣」在古蹟以電音結合布袋戲陸續與不同跨界合作媒合,讓布袋戲走向更創新的路線。

團隊介紹:
Local is Global為劇團宗旨。
劇團在創新的同時,亦致力於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讓臺灣布袋戲能合乎時代潮流,融入現代生活當中,激盪更不一樣的變化與未來同時也達到「寓教於樂」的理想教育目的。
團長蘇俊穎因愛看布袋戲也收藏戲偶,憑著對布袋戲的痴迷,加上繪畫專長、語言模仿能力,自創木偶劇團應邀到處表演。
從創作尪仔的造型、舞臺設計、道具製作,一手包辦編、導、演、美工設計,常一人分飾多角。
為了吸引年輕人,他也將臺灣在地盛產的水果、流行文化與卡通角色,變身為劇中人,也於「南瀛藝術節之藝陣之夜」參與展演,詮釋臺灣信仰文化與當代藝術的結合。
「2017 獲得臺灣金曲獎最佳音樂錄影帶獎 ft. 張三李四」、「2023年臺南臺語月『福祿SOUL俱樂部』feat.民生電氣」在古蹟以電音結合布袋戲陸續與不同跨界合作媒合,讓布袋戲走向更創新的路線。

在一個神祕的孤島中封印一位沉睡的黑魔神,他居然在天狗食日之際甦醒,天龍遊俠一行人,在龜山島上進行的最後一場戰鬥。
邪惡黑魔神不僅威脅,並劫走花公主,這些英雄們不僅要戰勝敵人,還要克服內心的恐懼和懷疑,為民除害、救回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