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遊傳藝518─戲臺解謎探索趣 活動一:導覽體驗活動 活動時間:113/5/18-5/19,10:00及14:30 報到時間:無須報名,現場參加。開始前15分鐘開放入場。 活動地點:宜蘭傳藝園區展示館大廳 活動二:園區探索活動 活動時間:113/5/18-5/31(贈品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活動地點:宜蘭傳藝園區展示館、文昌祠戲臺、河洛坊 活動DM索取處:宜蘭傳藝園區展示館及園區票口
日日榮春.紀念李榮春110歲.小鎮文學課 李榮春是戰後第一代本土作家,屬於林亨泰最初提出「跨越語言的一代」。林亨泰當時指的是「銀鈴會」,但經歷「跨語」處境,卻是整個世代的總和。除了文學上的失語,1910年以降跨時代文人的思想史和轉變,以至於到了今日的讀者,如何去面對這個「跨」與「不跨」? 李榮春的長篇小說涵蓋家族史與時代史。歷史小說該如何定義?如何解釋?如何書寫?如何將虛構與真實的技藝巧妙融入?創作者透過歷史事件或世代重構,建立溝通橋梁,揭開歷史可能的複雜面目。時空的幽冥探訪,是為探源,更是為了祛魅。歷史小說不僅只是為人寫傳,或是為事記錄,更是主體的聚焦認同。取徑小說,重新審視,無非是自我與集體面對離散聚合的有效貼近、召喚與贖回。 我們活在自己的時區,同時更活在歷史長河之中。 5/25(六)13:00-15:00由作家朱和之與連明偉對談「我們正在寫歷史──台灣集體自我敘事的建立」。 6/1(六)13:30-15:30由北教大臺文所陳允元老師與臺灣文學館林佩蓉組長對談「文學與思想:跨語言/跨時代」。
日日榮春.紀念李榮春110歲.走讀城春小旅行 李榮春藉由寫作闡述他的核心關懷,相涉的景物具體,成為我們身在頭城,俯仰其中,可以一一互文的痕跡。他的作品足跡自具有生活感的頭城市街,漫步到他每日打赤膊到大坑海邊揮舞練拳的「狂人」路線,以及他與〈頭城仙公廟廟公呂炎嶽〉相愛相殺的大修宮山邊。 走讀城春小旅行,分別以〈和平街〉、〈狂人來了〉為文本,走讀「老作家從未消失」、「海邊的文學家身影」,分別通往市街與海邊的路徑,尋訪頭城春日的景物與故事。
日日榮春.紀念李榮春110歲.跟著文學人健走 李榮春曾以「狂人」(痟人)自嘲,然而頭城的痟人不只他一位,還有呂炎嶽。明明與李榮春同年,卻刻意蓄鬚扮老,到頭城的仙公廟當廟公,對來拜拜的香客說起一番大道理。李榮春為這位兒時玩伴寫下〈頭城仙宮廟廟公呂炎嶽〉,1975年連載於臺北市宜蘭縣同鄉會刊物《蘭陽》,內容提到兩人還曾因為某件事而在山上大打出手、互相問候對方媽媽! 仙公廟是頭城人日常登山的秘境,登山的路徑有兩條,一條是約一千多階的階梯,一條是產業道路。 本場活動由李榮春文學推廣協會理事長,同時是李榮春最重要的文學評介者彭瑞金老師,與參與者共同爬山鍛鍊身體,路上一起聊聊李榮春。 🔸彭瑞金 曾任:靜宜大學臺灣文學系教授 現任:李榮春文學推廣協會理事長、臺灣筆會理事長、《文學台灣》雜誌主編。
日日榮春.紀念李榮春110歲音樂會 2024年是李榮春110歲的一年。李榮春的作品具有對生命、永恆、家鄉的詠嘆,這場音樂會由榮春家屬、第三代的侄孫女籌辦,邀請大家來聆聽她們自文學家家庭中所繼承的美與情感。 上半場由發願「為宜蘭而唱」的宜蘭縣五十蘭愛樂合唱團演出李榮春《烏石帆影》篇章,下半場自李榮春作品文本選文,與漫響室內樂團的弦樂曲共同演出。
日日榮春.紀念李榮春110歲.文學分享會 2024年是李榮春110歲的一年。 李榮春曾說他要為了寫作活到100歲,文學家的肉身無法永恆,但只要他的作品還有人讀、有人認識他,他的精神持續被傳唱,他就是不朽的。我們以「日日榮春」為題,邀請文壇新作家在閱讀〈和平街〉與《懷母》後創作,聊聊他們在作品中看見的李榮春。 時間│2024.4.27(六)上午10:00-12:00 地點│頭城天主堂(宜蘭縣頭城鎮開蘭東路1號) 分享者│柯蘿緹、馬千惠、陳曜裕、李雅莉、連明偉 入場時間│9:30開放入場 報名方式│https://pse.is/5r5ytd 活動費用│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