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

本年度活動與縣內學校學生社團及藝文團隊共同辦理,邀請大家帶著甜點、咖啡及愉悅的心情,作夥來文化客廳享受周末好時光!

【團隊介紹】

北成國小管樂團:北成國小管樂團創團至今,歷經校長們、主任、組長、導師、帶團指導老師們的支持,以及團員們認真學習及後援會家長們全力支援與配合下,致使樂團循序漸進,不斷的自我成長,也使樂團團務步入常軌。

國華國中管樂團:國華國中管樂團於1997年正式成立,從107學年度至今管樂團已連續幾年榮獲宜蘭縣音樂比賽特優佳績,迄今不只參加音樂比賽,更時常在校內外各項活動擔綱演出,頗獲好評!目前將近有40位成員參與,期望藉由演出,為各位留下悠揚的樂章。

羅東高工管樂社:羅工管樂社多年來在校長,家長會及師長的支持下,持續成長茁壯,在宜蘭縣學生音樂比賽屢獲佳績,更代表宜蘭縣參加全國學生音樂比賽表現優異。管樂社除負青學校朝會與各式活動表演外,也受到各界青睞,不定期進行校外邀約演出。


2001
年起,堅持以興味十足的美式踢踏舞踢出名堂。以「創意節奏」與「東方元素」融合傳統為創作核心,從臺灣出發足跡遍布美加英澳中日韓等地,將饒富創意的臺灣踢踏舞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目前已是臺灣頂尖專業踢踏舞團!

節目介紹:

這次宜蘭場的

Share

& Rhythm

舞工廠舞團與台灣爵士巨星楊曉恩攜手呈現美、日、臺跨國重量級踢踏舞大師舞作。美式踢踏與爵士樂巧妙結合,觀眾必將沈浸在這場跨界表演中。是一場絕對值得期待的藝術之夜!

由【醜小鴨故事劇團】講述精采有趣的繪本故事,歡迎爸爸媽媽帶著小朋友一同參加,共渡悠閒的假日時光。

Karen 姐姐:Little Green Donkey

Rose姐姐: 57號小豹

蝴蝶姐姐: 聰明的鼷鹿

中興紙廠時期的中山堂電影院,是許多宜蘭朋友的共同記憶,4月20日起,中興文創園區將舉辦「紙廠電影院」系列活動,邀請大家一起回味在紙廠的生活趣味。

橋頂少年  導演-張不乙/ 42分

宜蘭漁村的暑假,高中生魩仔翹掉新生訓練,只為與好友繼續在小鎮遊蕩,騎腳踏車、抽電子煙……,相信著未來會和現在一樣。然而,朋友們為了一張國中畢業證書,返校打掃銷過,老師的一席話語,讓死黨未說出口的心事爆發。橋斷三年可復建,分歧的人生道路卻是指向不一樣的將來

映後座談:橋頂少年,導演-張不乙、製片-羅宇廷

正午過後,船隻劃開海面,濺起的白沫浪花拍打著碼頭,出海的漁船紛紛回港,大批新鮮的漁貨湧入,漁市逐漸熱鬧了起來。

這是全臺三大遠洋漁業基地港之一,南方澳漁港的日常光景。

在宜蘭縣政府環境教育基金補助下,蘭陽博物館於112年於大溪漁港、南方澳漁港進行了常見販售魚種調查,成果將於今(113)年與大家一同分享。

此次培訓課程將帶領民眾了解漁市常見販售魚種,學習展覽籌備相關事宜,並親手試做展覽所需素材。歡迎對推廣環境教育及策展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報名。

中興紙廠時期的中山堂電影院,是許多宜蘭朋友的共同記憶,4月20日起,中興文創園區將舉辦「紙廠電影院」系列活動,邀請大家一起回味在紙廠的生活趣味。

行動廟宇-王公在我家  作者-方慧勤、楊聰明、江秀美、林彩妶 /20分

從一個泥塑娃仔神蹟顯現到塑成神明來服侍的姓廖王公-就是先人傳說的古公三王,每一年擲爐主和王公生的慶典張羅,也是凝聚庄頭與社區團結的最大力量。

隨著時代變遷、長者凋零,現代家庭居住空間與生活型態轉變,去年廖氏家族後代子孫建造新宗祠,想把古公三王神尊一併請進去…

明年的王公要去誰家呢?

紙進不出  作者-林雅文、方慧勤、楊聰明、雷振宇/13分

母親在紙廠宿舍長大,與中興國小第一屆的老同學們有著一甲子都聊不完的童年回憶及紙廠話題。

家住紙廠早期宿舍改建的中興大廈,鄰居好友多是紙廠員工眷屬;本片記錄並疼惜著這群因應紙廠而開啟不同人生故事的長輩們。

五六上工尺  作者-康立宏、林碧玲、楊庭郁/17分

張素花是北管樂的頭手鼓(指揮),已演出近四十年,歷經北管的滄桑興衰。康立宏眼見北管樂手逐日凋零,市場萎縮,希望能以己力對北管進行創新與傳承,讓更多年輕人一同來參與,卻遭遇許多阻礙…

《原客樂舞》周日午後一起來體驗原客的文化魅力吧!

邀請縣內原住民及客家表演團隊和社團輪番上陣演出,還有原住民手環編織、客家花布手機袋
DIY
活動,歡迎大家一起來欣賞體驗原住民及客家樂舞文化之美。

寒溪國小
-
以舞蹈展現寒溪部落生活與泰雅傳統智慧,傳承泰雅文化與精神

瑪嘎巴嗨文化藝術團
- 113
年宜蘭縣傑出演藝團隊,結合了舞蹈及音樂的綜合表現,為縣內相當具有規模之阿美族文化藝術團隊

游阿媽樂團
-
從礁溪老家聽見客家口傳文學開始,用語言的發音美學組成屬於地方的歌聲

現場
DIY
手工坊
(
原住民手環編織、客家花布手機袋
)
;報名資訊另行公告

第一季主題:蘭城方波 第一季|內在聲波——母語蘭陽

母語作為人與土地和文化的連結,本季串聯文學與音樂,邀請四位透過母語創作的講師分享心路歷程,探索母語創作在蘭陽,可以如何不受外在環境限制和影響,盡情傳承與創新,使我們重新感受自己的歸屬,找到根植於內在的力量。

講師|米莎 Misa

本名溫尹嫦,生於1984年,苗栗三灣人。創作起始於民謠風格,逐漸融入龐克、迷幻搖滾和爵士樂,唱腔多變迷人,歌詞饒富文學與哲思趣味。

過去共發行五張客語專輯《百夜生》、《在路項》、《河壩》(獲2011行政院新聞局金音獎最佳新人獎、最佳民謠單曲獎)、《戇仔船》(2020年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及歌手獎、第11屆金音創作獎的最佳民謠專輯獎)。獲邀客家電視台及台北詩歌節、105年總統就職國宴演唱個人創作,作品曾獲選為客家電視台連續劇片尾曲、公共電視紀錄片配樂、文建會新台風系列紀錄片配樂。

每場限額35人,完成線上報名並現場報到的前十名觀眾,可獲得限量好禮

報名從速!

講座報名:
https://reurl.cc/OG9aeA